您的位置:首页 >> 农林水牧农林水牧
清丰县:五措强力推进粮食总产突破十连增
发布时间:2014/2/17 16:15:17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关闭本页]

 

    清丰县始终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总产”的指导思想发展粮食生产,通过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开展农技服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和培植加工龙头等措施,全县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合力共进,实现粮食总产突破“十连增”。

    一是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县上下严格依照有关规定不折不扣地把粮种补贴、农作物专项补助资金和农机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同时整合发改、水利、国土、农开等相关农业项目资金,集中运用以发挥最大效益,切实让农民直接受益得实惠,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全方位服务农业生产。健全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科技为支撑的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全县技术力量,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实现了全覆盖,打造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农技推广服务队伍。组织农业技术专家结合农时,定期对全县农业生产进行汇诊,制定切实措施,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县电视台和清丰农业信息网及时发布种养技术、农资供需和有关农业政策法规等,及时把关键农时技术发送到千家万户,全方位服务指导全县农业生产。组织农技、植保、土肥、种子等业务骨干在农业服务大厅现场办公,接待群众来电来访,及时为农民解决问题。每年举办技术培训班500期,累计培训农民30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0万份,群发手机短信1万条次,有力促进了粮食高产技术措施的落实,真正把包括粮食增产技术在内的各项农业新技术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努力提升全县农民的种粮水平,为粮食生产注入了活力。

    三是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夯实粮食增产基础。以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和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依托,建设小麦、玉米高产示范片,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全县小麦、玉米良种普及率达100%,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精量播种、“一喷三防”等节本高效增产技术,奠定了丰收基础。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各级农业部门实行统一组织服务、统一配送农药、统一防治时间,有效开展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全县农作物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为农业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粮食增产提供保障。坚持以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先后完成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旱作农业示范基地、节水增效示范工程、灌区骨干工程建设项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抗旱应急灌溉工程、中央特大抗旱项目等国家、省级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的良好水利灌溉局面。

    五是着力培植加工龙头,提升粮食产业化水平。为拉长农产品生产链条,促进粮食产业的快速发展,结合招商引资的大背景,坚持以工业的大发展带动粮食产业的大发展,通过广泛招商引资,政策、资金扶持,培植粮食加工企业。全县大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20家,其中年加工能力6万吨以上的粮食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面粉52万吨。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产业化组织形式,探索并逐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实现龙头与市场、农户的有效对接。依托濮阳市农乐种业有限公司、河南科丰种业有限公司等种子公司开展良种繁育工作,每年建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0个,繁育小麦优良品种1000万公斤以上,保证了全县麦播期良种供应到户率100%。

    据县地调队粮食产量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清丰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551302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069吨,增长0.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144005亩,比上年同期增加2505亩,增长0.2%;全年粮食平均亩产481.9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0.7公斤,增长0.1%。今年551302吨的粮食总产量,突破了我县粮食总产“十连增”。

 

 

 

中共清丰县委宣传部/清丰县融媒体中心 豫ICP备202102292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2000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032 版权所有 清丰网
举报电话:0393-7239188 举报邮箱:qingfengwok@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