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农林水牧农林水牧
谋定而动奋发有为
发布时间:2015/2/4 15:17:48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关闭本页]

 

    2月2日上午,县农业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进行了专题学习讨论,这是中央连续第12年聚焦“三农”问题,显示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持续而高度的重视。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清丰县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一”连增,全县总产55.93万吨,较上年55.13万吨增0.81万吨,增辐1.47%,被农业部评为2014年度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农业农村的新发展,给出了明确的指示: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县农业局结合全县农业生产实际,从夯实粮食生产基础,顺势而为调整农业结构,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等方面,谋划了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狠抓高标准粮田建设和高产创建活动。整合农开、国土、发改、水利等部门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黄河故道中低产田土地整治、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农田建设、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资金1.33亿元,重点在高堡、大屯、巩营、仙庄、阳邵、六塔6个乡镇规划建设高标准粮田11.5万亩,建成万亩方7个,千亩方5个,百亩方4个。继续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2015年内建成粮食万亩高产示范片6个,做好示范方内技术培训指导、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及试验示范田的展示等各项工作,打造好高产高效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2015年,新发展现代农业面积2万亩以上,全县稳定在12万亩。打造“一区两带”,阳子线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和G106线、S209线两条现代农业示范带。新建科达食用菌工厂、西阳邵有机蔬菜园,新增面积300亩。扩建泰丰苑高效示范区。重点提升仙庄西阳町无土栽培蔬菜园、龙都瑞祥生态农业园、西阳邵食用菊花农业园、恒立佳泰4个农业园。
    三是积极推进阳子示范区建设。积极促成清丰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报批工作。按照阳子示范区规划的“一轴、三心、七园”的“137”格局,落实奖补政策、积极招商引资。通过政策引导、部门联动、企业主导、科技支撑、市场运作、龙头带动、规模发展、招大引强,建成一批布局科学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运作市场化的现代农业样板产业,打造成加工农业、出口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形成“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格局。
    四是培植重点提升水平。出台资金扶持政策,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着力培育伍钰泉面业集团为核心的面业产业集群,拉长粮食产业链条,提高粮食生产附加值,提升粮食产业化水平。
    五是农技推广实现全覆盖。继续完善建设8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扩建1个,新建7个),整合全县种养机等技术力量,健全服务体系,督促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实现人员到位,配备完善全面启用;通过手机短信群发平台、县电视台和清丰农业信息网等传媒及时发布种养等技术信息,把关键农时技术发送到千家万户;接通“12316”农业科技服务热线,随时派人员解决农民在生产上遇到的难题,开通“为民办事直通车”,为农业和农民实行“无缝对接”、全程跟踪和“零距离”服务,打造一支站起来能讲、坐下去会谈、动起手来技术过硬的农技推广服务队伍;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和“万名科技人包万村行动”等项目为载体,以“专家组+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服务模式,组织技术员走村入户,进园入棚,深入到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为农民分忧解难,努力提升全县农民的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推广新技术10项、优良品种6个,力争全县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
    六是强化农业执法。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方面的检查执法力度,拓宽农资打假举报渠道,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果,净化农资市场,切实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七是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继续开展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确保年内不发生因农民负担引起的群体性事件。

 

 

 

 

中共清丰县委宣传部/清丰县融媒体中心 豫ICP备202102292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2000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032 版权所有 清丰网
举报电话:0393-7239188 举报邮箱:qingfengwok@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