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工作,他用“忠”字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教育人的责任和担当;面对家庭,他用“孝”字为年迈的父母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几十年来,他用默默的付出,践行着爱岗敬业背后的孝老敬亲。
他,就是清丰县高堡乡中心小学原校长高林普。
临危受命 勇担重任
今年73岁的高林普,是清丰县高堡乡高堡村人。自1968年走上教育战线后,他先后在当地农村小学、中学任教,并相继改变了多所学校的落后面貌。
1997年,清丰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迎接省政府验收,高堡乡中心小学因条件落后、情况复杂,距离验收标准差距很大,先后换了3任校长都无力改变当时的“散乱差”局面。后来,当地教育部门领导想到了正在高堡乡初级中学任教导主任的高林普,认为他经验多、敢担当,是最合适的校长人选。高林普临危受命,勇担重任,一上任,便立即抓校园建设、教师管理、教学改革等各项工作。“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既然组织信任我,我就不能退缩。”在高林普的克难攻坚下,学校最终顺利通过验收。
俗话说,船载千斤,掌舵一人。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作为校长的高林普提出了“互动工作法”,从“教中心”向“学中心”转变,要求教师讲课时间不得超过半节课,其余时间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说、大胆写。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此次教改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教学质量年年在全县名列前茅。工作期间,他个人曾获得优秀教师、优秀校长、改革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爱心助学 守住初心
“从走上教师这个岗位,我就期盼着我的每一名学生都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而不能因为贫困失去学习的机会。只要学生有困难,我都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们。”在41年的教学生涯中,高林普一直坚守着作为教育人的初心。
为了不让一个贫困学生掉队,高林普每个月拿出自己所余不多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学生李振国由于家庭非常困难面临退学,高林普听说后不但免除了李振国的学费和其他杂费,还每月定期给他送生活费,直到李振国顺利读完初中。学生樊改社因家中失火,生活困难。樊改社3年的初中生活全部由高林普无私照顾。同村村民高建林原本家境就不好,2011年,其妻子又突发急病离世,2个正上高中的孩子遭此打击后都想辍学。高林普听说后,毫不犹豫地拿出1000元塞到孩子们的手里,说:“再苦也要上学,这是对你们母亲最好的报答。这钱不用还了,不够再找我要。”
高林普的善举改变了这些贫困学生的命运。李振国利用所学知识搞起了绿色工程,樊改社成为人民教师,高建林的两个孩子也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谈起资助学生的事,高林普笑笑说:“我认为这样做很有意义,很值得。退休后,只要听到有因为困难而失学的学生,我还是要资助。”
奉养双亲 收获幸福
6月10日,记者到高林普的家中时,他正陪109岁的母亲任凤月晒太阳。老人思维清晰,交流无碍,身体没大毛病。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儿子高林普几十年如一日的照顾和陪伴。
高林普的父母都是长寿老人。但由于年轻时干活儿太拼,父亲患有多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高林普一边上班,一边照顾父母。父亲由于长久卧床,大便无规律。父亲大便困难时,高林普便用手抠挖,帮助父亲排便;大便糖稀时,弄得床铺都是,父亲还无理取闹,高林普既擦又洗,还好言相劝。
2006年,另一个打击来临,高林普的老伴儿突发脑出血造成偏瘫,照顾全家的任务落在高林普一个人身上。自此,他每天穿梭于超市、药店、集市、医院,没有睡过一个舒服觉,没吃过一顿清静饭,但他还是乐观地面对。对于别人的不解,他总是说:“什么是幸福?幸福不是索取,而是付出,看到家人的笑脸,我就是幸福的。”
高林普的父亲和老伴儿于2012年、2015年相继离世后,高林普就开始专职照顾老母亲。白天,母亲常一遍一遍地向高林普讲过去的事情。每晚,高林普都给母亲洗脚,让她舒舒服服睡个好觉。平日,母亲喜欢吃什么,高林普就做什么,而且都是先喂母亲吃完自己再吃。高林普的孝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里人,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甚至连孙子都争着孝顺老人。2021年1月,高林普家庭被河南省孝贤文化协会授予“河南省十大孝贤家庭”荣誉称号。
“前半辈子,我把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教书育人、兢兢业业。现在退休了,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侍奉好老娘,每天照顾她、陪伴她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言语间,高林普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来源:《濮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