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出彩濮阳人出彩濮阳人
【孝老子女事迹】耐心化解公婆矛盾的好儿媳——柳格镇前士子园村牛想玲
发布时间:2020/7/1 8:49:14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关闭本页]


    “俺公爹性格倔、脾气犟,特别是他老人家得了脑萎缩病后,更爱发急,一看见俺婆母娘不顺眼的地方就高声大嗓的骂人,骂的真难听。




    “俺婆婆精神不正常,性格也特别,自从患有老年痴呆症后,值不值就和俺公爹摆邪,怄气,上劲,有时候他们俩拌嘴吵架就像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



    “唉,说实话,俺当儿媳妇的,伺候他们不说,还成了两位老人的‘调解员’,劝罢公爹劝婆婆,劝罢这个,劝那个,简直没法说。”



    这是清丰县第三届孝老子女牛想玲面对采访的作家打开的话匣子。



    牛想玲出生于1978年,在娘家她属于老小,父母宠着,哥姐爱着,脏活累活基本没怎么干过,自从嫁给了独生子刘相宽后,伺候公婆,打理生活,相夫教子,完全像变了一个人。



    在她的记忆中,公爹、婆母性格脾气不太合得来,分屋居住多年了。公爹脾气倔,看见不顺眼的地方就发急,一发急就高声大嗓。婆母眼神不好使,吃饭爱挑剔,心里不如意就怄气。作为独生子媳妇的牛想玲除了日常生活中照顾好公婆外,还耐心化解他们的矛盾。



    2017年,谁也不知道啥原因,公爹和婆母怄上了劲,婆母哭着闹着要回南乐娘家去住段时间,当时刘相宽在外地打工,牛想玲千方百计问婆母怎么了,婆母啥也不说,光想去南乐娘家去住。牛想玲在劝解无效的情况下,只好电话联系南乐姥姥家的大舅派人开车来接婆母。在婆母住在姥姥家的时间里,牛想玲一边想方设法劝公爹不要生气、发脾气,耐心的给公爹讲家和万事兴的例子。一边经常打电话给姥姥家的大舅和三姨,央求他们多劝劝婆母,谁家没有锅碗瓢勺碰在一起的时候,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爱和包容的地方等等。在那段时间里,刘想玲游走于公爹和婆母之间的调解一直没有停歇。



    更让刘想玲担忧的是,婆母在娘家没住几天就犯病了,直接去清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牛想玲无论是白天晚上总是守护在婆母病床前,对婆母开展心理疏导,把公爹关心婆母、疼爱婆母的事一一说给婆母听,劝解婆母放下思想包袱,和公爹和解。



    婆母出院回家后,公爹出于心疼婆母犯病受罪,一进家门就对婆母唠叨不停,对刚治愈出院心情不好的婆母又是一种刺激。为了及时化解公爹婆母的矛盾,牛想玲急中生智,一边招呼来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去照顾爷爷奶奶,让爷爷奶奶享受天伦之乐,一边去量贩超市买来公爹、婆母喜爱吃的饭菜,堵堵他们的嘴不再唠叨。



    2016年初春,婆母患了带状疱疹病,听说马庄桥金魏家村有个专门看“长虫瘤”的医生医术高明。为了能让婆母减少痛苦,早日康复,牛想玲借用邻居家的电动三轮车拉着婆母去马庄桥金魏家看病。有一天从马庄桥看病回来的路上,出现了“倒春寒”天气,她把车上唯一的被子把婆母围得严严实实,自己迎着寒冷的北风前行。寒冷的冰碴噼里啪啦打在牛想玲的脸上,打得生疼,最后冰渣把脸打得麻木了。可是婆婆还吵着闹着喊车子不稳、疼痛难忍、头冷脚寒、浑身打颤......用牛想玲的话说,当时既感觉到了苦,也感觉到了屈,眼里禁不住涌出了泪水。心里想,如果有兄弟姐妹多好呀,在照顾老人方面也能轮换轮换。但是一想到自己既然是人家的独生子媳妇,千斤重担必须自己担,强忍泪水奋力前行。到家时,也不知是雨水、冰凌、汗水还是泪水,把牛想玲浑身上下浇了个透。在家门口多时的公爹看到儿媳妇被淋成了“落汤鸡”,老伴还嘟嘟囔囔埋怨人时,就破口大骂婆婆不知足,就是亲闺女也不过这样。牛想玲顾不得自己,一边劝解婆母躺在被窝里取暖,一边劝解公爹回屋休息,自己擦擦身子,换上衣服,去厨房做饭。把热腾腾的饭菜端在公爹婆母面前,让两位老人消了气。



    为了增加公爹婆母和两个儿子的营养,牛想玲经常改善生活,每每有好吃的,总是分三份,一份是送给公爹的,一份是送给婆母的,一份是留给两个儿子的。在给公爹婆母买衣服时,她从来不心疼钱,总是分开买。买适合老年人穿的宽松型、舒适性的。用她的话说:“两个儿子受她的影响,也很懂得感恩,孝敬老人天经地义,传承孝道上行下效。”



    文/李爱国
中共清丰县委宣传部/清丰县融媒体中心 豫ICP备202102292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2000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032 版权所有 清丰网
举报电话:0393-7239188 举报邮箱:qingfengwok@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