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6日,周六,阳光正好。在仙庄镇宣传干事陈海民的陪同下,沿着一段狭长的乡村公路,来到了我们要采访的对象谭自红所的村室大院。一名洋溢着阳光般灿烂笑容的女干部迎面走来。让我惊喜的是,这正是谭自红本人。
谭自红现在既是村支部委员,又兼任会计,2002年进入村委。谭自红很是健谈,刚落座,话题就从侍奉三位年老多病的老人说起。她特别提到要感谢老公的大力支持,还要感谢一双学有所成的儿女……
她脖子上一条闪光的项链,吸引了我的目光,她自豪地告诉我,这是今年母亲节那天在天津大学读博二的女儿送给她的礼物。女儿每隔四五天就会和家人通电话,嘘长问短;她还有一个儿子,去年从郑大毕业后去了新疆干消防工作,准备考消防工程师证。女儿和儿子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总是惦记着家里的亲人,总不忘问候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
这让我心存疑惑,这样优秀的儿女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谭自红告诉我,孩子从小懂事,从不让大人操心。那为何孩子会这样懂事呢?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深知辛苦挣钱养家的父母还精心伺候着三位多病的老人。
谭自红的公公今年87岁了,经常胃疼,胳膊腿疼,这些慢性病缠身,每天都离不开药;婆婆今年80岁了,从2000年开始生病,心脏病、胆囊炎等大小病不断,不能自由行走,每年都要住院2到3次;谭自红还有一个叔叔,今年77岁,先天智力障碍,再加上年龄大了,耳朵也听不清了,人又有点脾气。这三位老人都要靠她精心照顾。
有一次,谭自红的叔叔吃了爆米花后胃病发作,她买了好多药给叔叔治疗,可是有智力障碍的叔叔把药片全部偷偷扔掉了,病情越来越严重。只好把叔叔又送到了康复医院进行输液治疗。期间,她精心为叔叔冲奶粉、做面糊等这些好消化的食物。
还有一次,谭自红的叔叔上树砍干枯的枝条,一不小心从树上摔落,牙齿磕掉了,在清丰医院看病后,得知颈椎也有了裂缝,只能躺在床上养病,整整一年半的时间都是她一勺一勺地喂饭。等到叔叔身体恢复的差不多时,她就在房梁上绑了一条绳子,协助老人进行锻炼,现在老人已经恢复如初。
这些都不是最困难的,最难熬的一次是2016年春。谭自红的父亲在人民医院治疗,而婆婆在新兴医院住院,一下子要跑来跑去照顾两位亲人,一是忙、累;二是担心大人的身体,说着说着,52岁的她眼圈红了。
在一旁的驻村书记王良栋补充道:“谭自红全面素质高,群众基础好,这几年每次村里评选孝老子女,她都是高票当选,前两次都把指标让给了别人。”提起让出荣誉的事,谭自红认为这是自己的大人,照顾老人是自己该尽的义务。
任劳任怨,高风亮节的她给自己的儿女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她的儿女都很懂事,自强自立,两个孩子上大学学费一年就要三万多。孩子们放假都不回家,在外面干各种兼职、做家教等。现在大女儿读博士期间,有工资,有奖学金;儿子也上班挣钱了,她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就像她所说的:“老天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她认为这就是“好人有好报。”
谭自红的老公为了挣钱养家,以前一直在云南、新疆等地做建筑小工,很少在家。公公和婆婆也很理解她。在谭自红忙工作时,都是公公照顾婆婆,骑上自行车去附近买药。她告诉我,老人也就是要吃饱穿暖,没有多大的需求,有时间的话我们就要多陪老人说说话,多去看看老人。她还说,照顾老人,不仅是照顾老人的吃喝住行,还要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在村委担任扶贫专干的她,工作很有成效,村里的贫困户一年比一年少。家里种着八亩辣椒,都是她在打理。谭自红告诉我,在繁重的公务后,还能照顾好老人、家庭和孩子,都离不开老公的大力支持。夫妻恩爱,孝风永存,相信谭自红一家人的生活一定守得云开见月明,一切都将越来越好!
文/赵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