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孝子张清丰“头炉烧饼孝娘亲”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清丰人恪守孝道,人心向善,积久成风。特别是经过连续三届“孝老子女”的评选,使大孝深深植根清丰这片孝乡沃土,使孝风、孝文化的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今天,我要去采访的是双庙乡孙村的张瑞霞,她就是2019年度102个“孝老子女”其中的一员。
“人常说婆媳关系最难处,好媳妇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好更难,是要付出很多很多,甚至委屈。她同婆婆没有红过一次脸,始终默默付出,毫无怨言。伺候老人、照顾孩子、洗衣做饭、经营卫生室,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承担。”这是双庙乡政府“孝老子女”评选材料里写的一段话。张瑞霞是不是像材料里写的那样?我带着疑问同摄像师王彦峰于5月8日走进了受访人的卫生室。
卫生室不大,四间套房,各种药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们说明来意,采访在她婆婆住的房间开始了。
“俺霞特别的好,特别的孝顺,逢年过节和给俺过生日时,都给俺买吃买穿,只要是给俺买啥,她从不心疼钱。”这是老人与我一见面,抢先说的话。
“您能不能从哪个事上说明霞对你孝顺?”我问道。
“2018年冬天俺住院时,突然两条腿没了知觉,不能走路了,孩子们都外出打工了,霞就马上找来汽车把俺拉到了医院。经检查,是老年陈旧性脊椎骨折。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都是俺霞床前床后的伺候。等出了院,还要维持治疗。霞就把她的卫生室腾出一间,生了炉子,床上还铺了电热毯。又是打针,又是吃药,还给做饭吃,她说是伺候俺、开药铺两不误。这样又住了一个多月,真是难为她了。”
是的,老人的背也驼了,腰也弯了,只是脸色还红润,看来生活营养还不错。老人还能自己做饭吃,说是自己做的饭可口,想吃啥做啥,随便。孩子们都忙,不能给他们找麻烦,卧室虽然不大,很洁净,看来老人也是个爱干净的人。
这时门外走来一个中年妇女,我让她进屋坐下。霞介绍说这是她的邻居刘改臻,一眼看去,她是个直肠快口的人,没等我问她就开腔了:“霞这个人是好人,大好人!三里五庄的都知道。不但是个好媳妇儿,还是个好母亲、好婆婆、好奶奶。这后妈不好当,可她做的很好,儿媳妇儿像亲闺女。开药铺啥时叫啥时到,没日没夜的。还是个好医生,特别是前面的那个家,对公公、婆婆、老奶奶才好呢!那才孝顺哩!”刘改臻的一席话,我听出了里面的隐情,看来对老人的采访该到此结束了。
回到了药室,避开了老人,张瑞霞的话匣子打开了,情绪随一桩桩的故事跌宕起伏,一会儿落泪,一会儿含泪微笑,流露出一个女人的柔性和刚毅。
不瞒您说,俺是再婚,俺娘家是本村的,前后两个婆家也都是本村的。俺结婚后,前个婆家的公公因腿有残疾,不能干活,当了多年的赤脚医生,上面还有个高寿的奶奶。喜事一过,一家人本该幸福美满,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到三个年头,三位老人相继病逝,俺接二连三的生了三个孩子。伺候老人、照管孩子给俺的压力太大了,这会儿想起来真有点头麻。失去三个亲人的悲痛,养育三个孩子的艰辛,经济生活上的困难压得俺孩他爸喘不过气来,整天的以酒解愁。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多次劝他也不听,俺托人劝他也无济于事,好像得了神经病。一次喝醉酒摔倒,脑出血,送到医院抢救无效,去世了。一家人连三赶四,失去了四口人,俺像塌了天。三个孩子怎么养?药室怎么开?俺也要得神经病了,那时候俺真是有死的念头。当情绪稍有平静后想,俺要是死了,三个孩子依靠谁?是孩子们给了我生的勇气,给了我继续活下去的力量。老天无情人有情,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来帮忙,俺也经过奋斗努力,刻苦学习,学会了识药、配药、打针等医疗技术。药室经营了起来,经过苦苦四年的支撑,有了一定的收入,孩子们也一个个渐渐长大,日子才算好了起来。
“至于怎样组合的二次家庭,如何行医的辛苦,俺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都是戏剧性的。俺要是会写,都把它记下来,让孩子知道大人是如何走过来的,当母亲多么不容易,孩子孝顺老人是天经地义的。”采访到此结束,我也随着瑞霞的诉说感动的落泪。
短短的两个多小时的采访,可以说解开了我的疑虑,而且又有新的认识:在老人面前,她是个好媳妇;在孩子面前,她是好母亲;在村民眼里,她是个好医生。用她的邻居刘改臻的话说,她是个“好人,大好人”!
张瑞霞是好样的,虽说不上是女中豪杰,但说她是好媳妇是实至名归。她刚毅的性格、宽厚的心胸、奋斗的精神、孝对老人、爱对孩子的美德,不是一天形成的,是家庭遭遇磨难中,生活遭遇坎坷之中锤炼的。这时使我想起一句名言: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