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子女事迹】长辈仨病人 德女多孝心——瓦屋头镇王村冯喜想
说起瓦屋头镇王村冯喜想这个人,说起她的孝,村里干部群众连连称颂。
冯喜想的家庭和一般家庭不一样,困难比一般家庭多,灾难比一般家庭重。别的不说,单是长辈中就有三个伤残病人,这其中的难处就可想而知了。 这三个病人分别是她的父亲母亲和她的公爹。父亲双目失明,母亲糖尿病血压高,公爹是疯傻还瘫痪。 冯喜想于2001年与本村冯启广结婚,两家都居住在街中路南,相距不过百米,所以说名为两家,其实如同一家。 咱先说冯喜想娘家的情况吧,原本是个五口人的幸福之家,父亲是村医,还有母亲,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全家人无忧无虑,和和美美的过日子。可有时候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哥哥十几岁时突然患病,后又瘫痪,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哥哥这一病对冯喜想的父亲母亲打击太大了。农村人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男孩子身上,现在父母觉得希望落空了,悲伤之外还觉绝望。尤其是父亲,整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无精打采,伤心落泪,结果哭坏了眼睛。刚开始是视力模糊,总觉得眼前有什么东西。冯喜想为了给父亲看眼,自己骑着三轮车载着父亲四处求医问药。但父亲的眼病一直没有好转,经医院检查是青光眼。医生说青光眼这种病好多都是伤心哭泣造成的,很难看好。父亲的眼病越来越严重,虽然也做了手术,最终还是失明了。眼一失明,父亲在生活和行走上更加困难,离不开人照顾了。前些年冯喜想的哥哥去世了,冯喜想的父亲更加悲伤不已。 冯喜想的母亲身体也不好,今年也63岁了,因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一年四季离不开药。最近又患了骨质增生病,连路也走不稳了。 2019年10月,母亲住进了县医院。在医院的二十多天里,冯喜想每天都是两边跑,在医院里伺候完母亲,就赶忙跑回村里伺候父亲和公爹。往往是伺候着这边的老人,心里想着那边老人。医院里给母亲输完液,回到家里还得赶忙给两位老人做饭、送饭。在那一段日子里,真是跑断了腿,操碎了心。 正因为这样的条件,这样的家庭,冯喜想的婚事才选定在本村,她说,这样照顾起老人方便。 刚结婚时,婆婆家里只有公爹和丈夫二人。那时候公爹精神上已有点不正常,自己还能行走。结婚不久,公爹的精神失常,白天黑夜不回家,不回自己的屋里,有时哭,有时闹,有时还骂人打人,也不认人,连亲儿子也骂也打。 有一天夜里,一位邻居从地里浇庄稼回来,正在街上走着,她公爹突然从黑影里跳出来,手拿铁锹,连喊带叫,张牙舞爪的,可把这位邻居吓坏了,隔了好多天才恢复过来。 再到后来,冯喜想的公爹两只脚也因病烂掉了,每天三顿饭都是冯喜想做好送过去。这样的事情,三天两天好坚持,十天半月能坚持,可冯喜想的公爹犯病二十年了,坚持二十年,这得多大的耐心和耐力啊!非一般人能做得到啊。冯喜想说:“只要我能做的就尽量做,只要有我吃的就有老人家吃的,咱不吃也得让老人吃,两边的老人家我同等看待,一视同仁。”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很难的事情,公爹精神失常,根本不认人,也不顾什么脸面。冯喜想送饭时,公爹还常吵常骂,有时穿衣服也不顾形体,你说这儿媳妇该咋办,难道能不管老人吗?冯喜想开始也很难接受,可想到老人既然是犯病了,什么都不知道了,自己何必计较呢。所以公爹吵也好,骂也好,穿戴不顾形体也好,她只当没听见,没看见,一天三顿饭按时送到前。 处在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环境,困难自然很多很多。冯喜想为了这个家,总是忙啊忙,干啊干,从未像其他人那样赶闲集,逛大街,至于出门旅游更没有想过。可冯喜想笑着说道:“还真得感谢政府,感谢各级领导。要不是村干部关心,镇领导关心,我们家真的没法过。现在我公爹我父母都吃上了低保,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以前我父亲想不开,住村干部张芳肖常来家开导,问寒问暖。村会计冯起民开超市,我有钱时拿东西,没钱时打个招呼也叫拿,都待俺好得很。” 从她的笑容里,我们看到了她虽然苦,虽然累,但并没有被生活压倒。从她的话语里,我们看出她不但是一个十分孝顺的人,还是一个知恩感恩的人。 文/王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