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子女事迹】家有贤惠儿媳——瓦屋头镇段村李迷红
五月十三日上午,笔者在瓦屋头镇段村驻村干部张留根同志引领下,驱车采访本村孝老爱亲典型李迷红。走进她的家门,李迷红的婆母杜秀平热情招待,沏茶倒水安顿好后说:“迷红到编织袋厂上班去了,我给她打个电话,让她马上回来。”
李迷红生于1980年4月,现年40岁,初中毕业。娘家在本镇梨园村。丈夫韩善强在内蒙古打工。儿子16岁,女儿15岁,均在瓦屋头镇第二中学读9年级和8年级,学习成绩在班里都很优秀。 俗话说:相由心生。初见李迷红,显得沉稳、端庄、温柔、贤惠。话虽不多,但很随和、大方。提起李迷红,婆母面带笑容地说:“迷红自从2002年过门后,尊重老人,孝敬公婆。她生性勤快,干活干净、利落。像做饭、洗衣、收拾房间、打扫院落之类的家务活,她都主动承担,从不让我们老俩口下手,生怕累着我们。是个很孝顺的孩子。我们家从来不生气,也没有谁给谁过不去。我们常听别人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俺家有心地善良、通情达理的儿媳妇,没有啥难念的经,也没啥特别的难处。您也看到了,俺在原来的老宅基地正在盖二层楼房。儿子在外打工,为生活而打拼,媳妇勤劳持家。村里人都说俺俩修了个好儿媳。”夸奖起媳妇来,婆母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婆母杜秀平,山东莘县古云镇邢庄村人,虽然距段村8华里,但仍能听出讲的是山东莘县口音的方言,他的丈夫韩自义说:“河南与山东交界,差3里地口语就有差别”。杜秀平近70岁了,明达事理,懂人情世故。前几年患了心脏病,在油田职工总医院做的支架手术,住院期间就是迷红夫妇和哥嫂轮流在身边护理的。两个儿媳象自己的亲闺女一样取药、喂饭,跑前跑后,负责吃喝拉撒,不厌其烦地细心照顾。出院后,仍需长期服药。因心脏搭支架,婆母听不得噪音和喧嚣,迷红为了让婆母有一个心静的环境,从不让孩子们在家里大声喧哗。笔者端详了杜秀平,虽然满头银发,但面色红润,神清气爽。我想,这与迷红精心照料有很大关系。公公韩自义也是近70岁的人了,患有高血压,经常引起头晕目眩,并导致腿疼,走路有些不便。他说:“迷红这孩子知道体谅人,多亏了迷红的关心、照顾。”迷红答到:“孝敬公婆是我的责任,做为儿媳,没有不孝的道理。”为了减轻公公的病情,她常为公公捏肩捶背,给公婆二老烧水泡脚,疏通周身经络,缓解病情。 十年如一日,李迷红没有什么花言巧语,心地善良的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点点滴滴、平平常常的孝老凡事。 孝,是一面镜子,一个人对父母,对公婆孝不孝,他(她)的心灵美丑在镜子面前暴露无遗。孝,又是一把尺子,可以丈量他(她)的目光,不孝的人,目光短浅,看到的只是眼前的私利,寡情寡义。行孝的人,行侠仗义,情深意长。在镜子面前,李迷红人美,心美,表里如一。 文/夏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