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出彩濮阳人出彩濮阳人
【孝老子女事迹】“他为父母撑起一片蓝天” ——纸房乡纸房街村朱守杰
发布时间:2020/9/3 10:28:53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关闭本页]

    他,是父母心目中的“守护神”,在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的日子里,尽显孝心,为困境的二老双亲,扫云破雾,再现蓝天。

 

    他,是妻子心目中的“擎天柱”,在危难迭起、困惑重重的岁月中,坚强面对,用亲情的无穷动力,踏平坎坷,支撑家庭。

 

    他,是姐姐心目中的“男子汉”,在家庭遭难、厄运连连的不幸中,勇敢担当,用稚嫩的弱肩瘦臂,扛柱挑梁,解困克难。

 

    他,是叔叔心目中的“孝顺儿”,在父母患病、四处就医的过程中,行孝为先,用反哺的理念行为,不惜举债,终得圆满。

 

    他,就是——纸房乡纸房街村村民朱守杰。

 

    几经死里逃生的父亲朱建丰说:“俺今年70岁了,能活到这个岁数都是守杰积德“积”出来的啊!像俺这样的病,换成别人,早都死过几回了!俺给守杰添的麻烦太多了,太大了,太繁重了,俺心疼孩子啊!”说着,眼里流出了“内疚”的泪水。

 

    “这病也是个‘厚脸皮’,没完没了的缠着俺。第一次是2000年,俺突然得了心脏病,被送到北京阜外医院抢救治疗,住了半个月院,死里逃生,那一次就花了3万多元。当时我的一个闺女已出嫁,家里就一个儿子守杰才24岁,刚结婚不久。孩子们在医院精心伺候倒还能接受,就是这3万多医疗费叫俺难以接受,这在当时可是个不小的开销啊!第二年,心脏病又复发了,还捎带着个脑血栓,紧急之中送到新乡中心医院,住了一个半月,总算脱离了危险。隔了一年,病‘又找上门了’,孩子们又把俺第二次送到北京阜外医院。当时俺真失去了信心,对守杰说,‘别治了,这种病很缠手,花钱不少,除不了根,净给恁添麻烦,到头来说不定是人财两空。’可是守杰却坚持要治下去。也许是老天爷看到守杰这小小年纪就挑起了家庭大梁挺艰难的,也许是被孩子的孝心所感动,打那以后俺平安了好几年。俺是平安了,可守杰他娘在2004年又得病了,孩子们连喘口气的空都没有。俺的好日子也没过几年,2008年8月,心绞痛、心血管狭窄加上脑出血,突然昏迷不醒。在濮阳市人民医院急救室抢救一个星期,总算保住了性命。出院后,坚持用药和锻炼,最后落下个偏瘫,现在生活还能自理。那几年,医院成了孩子的“家”,花多少钱守杰也不对俺说,只是一个劲地用药,一个劲地伺候。俺心疼守杰两口子操劳、作难啊!”

 

    多次赴阴还阳的母亲谢锁菊用不太流利的腔调断断续续地说:“俺今年69岁了,要是身体好好的,也不会叫孩子操恁多心,花恁多钱,俺可把守杰两口子拖累的不轻。”老人家流着泪在自责。

 

    “2004年,守杰他爹的病刚安稳下来,俺又得了脑出血,在清丰县人民医院住了半个多月,才绕过鬼门关。真是应了那句‘黄鼠狼专咬病小鸡’的俗语。2005年,俺又得了脑血栓,一时间不省人事,这次比上次还厉害,被送到濮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室,经过抢救,才捡回一条命。俺心里祷告着,躲过两回劫难,总该平安无事了吧!没想到好景不长,2009年脑血栓又来了个重茬。这接连三次住院,孩子们白天黑夜,忙前忙后,张罗伺候不说,光医药费就不是个小数目。自从第三次出院后,俺得了脑萎缩后遗症,说话不清楚,颠三倒四,身子偏瘫,只能半自理。俺闺女常念叨说,娘,您接二连三得了这样的重病,能恢复到现在这样就不错了,要不是俺兄弟积极抢救,命早就没了。俺心里明白,俺的命都是守杰拿钱给赎回来的啊!为了预防俺和他爹的旧病复发,从2011年开始,守杰每年两次送俺俩到县医院进行复查,每次住院一个星期,又是吃药,又是输液。平时按医生开的方子,服药没间断过。要说闺女是‘小棉袄’的话,那俺守杰就是皮大氅,他能给俺挡风遮雪撑起天!”

 

    善良贤惠的妻子王庆芝说:“守杰是个有孝心、重亲情、敢担当的大好人,是家庭的“擎天柱”。在两位老人接二连三遭遇厄运的困境中,从不退缩。在为老人治病、四处借债的困难阶段,守杰对我说,有两个老人在,才是一个完整的家。钱没了以后可以去挣,如果爹娘没了,就是有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了。我很赞成他的说法,更支持他的做法。在为老人花销上,俺俩是心甘情愿。守杰不仅对他的父母舍得花钱,对俺在卫辉的爹娘也非常孝顺。他常说,双方的父母应该同等对待,我的老人是你的老人,你的老人同样也是我的老人。他说的不是场面话,而是用行动证明了的。俺娘家姊妹四个,我是最小的,每次爹娘有大的花费开销,他都主动出资,那几次俺爹娘有病,总共资助了十多万元,占俺姊妹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你想啊,有这么好的老公,我能不替他孝顺好父母么!”

 

    以家有孝子为豪的叔叔朱建立说:“俺一直在村里住,俺哥俺嫂的日常生活和治病的全过程看得清清楚楚。别看守杰两口子没和老人住在一起,可是三天两头就回家看看,俺哥俺嫂的吃喝穿戴,日用物品从来没有短缺过,特别是侄媳妇庆芝,一回到家手就没闲过,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忙里忙外。每年冬天都把老人接到市里住,侄孙子给爷爷洗澡,气温升高时推着爷爷遛弯。天气暖和了就遂着老人的心愿送回老家。最使我感动的是,哥哥嫂子的病反复多次,一般的人早就泄劲了,可是守杰两口子一如既往,始终坚持。我在村里当会计,喜欢算账,他们老两口得病以来,估计总共花销将近60万元,孩子从来没有计较过,真是难得啊!我为有这样的孝顺侄子感到自豪!”

 

    谦逊低调的主人公朱守杰说:“给老人治病,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我觉得,现在回家能喊上几句‘爹’,叫上几声‘娘’,太幸福了。我的这些行为是跟着长辈学的。我父亲的大爷没有后代,他的晚年全是俺爹照料的。我父亲弟兄四个,对爷爷的孝顺在村里出了名。我们这一辈叔伯兄弟七个,都比着孝顺老人,这是俺家的传统。”

 

    采访结束时,笔者指着正在装修的新房子问:“守杰,你在市里有住宅,在老家投这么大的资,盖这么好的房子有必要么?”他发自肺腑地说:“爹娘这么大年纪了,身体都有后遗症,我想在坚持服药的同时,调节好他们的心情。住的环境好了,看哪都顺心,心情自然会好,这对身体康复有帮助。我现在的唯一心愿,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爹娘多活几年!”

 

    朱守杰的一席话让笔者有了深层次的感悟:如果说,他给父母治病,使老人扫除了心头阴霾的话,那么,在病后的漫长岁月里,他为老人撑起了一片蓝天!

 

    文/刘章顺

 

中共清丰县委宣传部/清丰县融媒体中心 豫ICP备202102292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2000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032 版权所有 清丰网
举报电话:0393-7239188 举报邮箱:qingfengwok@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