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商务信息商务信息
调查研究 | 用“夜文化”点亮“夜经济”
发布时间:2024/10/16 9:24:54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关闭本页]

用“夜文化”点亮“夜经济”

——关于清丰县“夜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年上半年,商务部发布《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城市 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整个营业额的一半;在旅游人均消费的贡献方面,夜间消费是白天消费的3倍。据央视网数据显示,自2016年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快速增长以来,截至2023年底,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已突破50万亿元,从传统的吃、购,到夜游、夜娱、夜宿,随着各地消费逐渐复苏,夜间消费的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已经开始不断涌现,发展夜间经济对于促进消费、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县城区“夜经济”以夜购、夜游、夜食为主,主要包含各类服装、小吃、水果、饰品及玩具等商店及摊位,分布于朝阳路、幸福大道、诚睦路、黄河路、启明路、惠丰路等道路两侧,具体点位包括金桥商业街南头、南门十字街、亿洲乐活广场、上亿美士嘉生活广场、越秀国际、汇金城周边等。这些“夜经济”区域大多位于市民居住集聚地和商圈周边,是商户及个体经营者自发形成的。结合第五次经济普查数据,县城辖区内夜间经营个体商户约1万余户,主要经营食品、瓜果蔬菜、服装、玩具、饰品、游乐设施等,其中从事油炸煎烹炒的摊点占比超40%。以我县现状,说起“夜经济”,绝大多数还是逛逛街、吃夜市、撸串、吃烧烤、购物之类,是“吃经济”,“烟火气”有余,“文化味”不足。
二、案例对比
(一)清丰案例

上亿美士嘉生活广场,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高达5万平米,总投资额达到4亿元,该商圈以“夜经济”为核心,融合多元化业态,打造全龄层消费体验,餐饮区从凉皮、煎饼等特色小吃到金麒麟、御鼎蓝庭等高端餐厅,满足不同口味和消费层次的需求;娱乐区则涵盖了KTV、游戏厅、儿童乐园等多种娱乐形式;购物区则注重品牌与品质的结合,既有童泰童装等中端品牌,也扶持普客隆商贸公司等本土品牌。同时利用晚上举办特色活动,提升广场吸引力,带动夜间消费,先后举办美食节、跨年群星演唱会、音乐嘉年华、电音节等大型活动,客流量屡创新高,自开业以来,该广场累计客流量达13万人次。

(二)其他县区

濮阳县城关镇打造“八都坊夜经济”一条街,由北街村“两委”统一制作摊位车200余辆供商户免费使用,科学划分路段场所,合理设置经营摊位,目前人流众多,交易旺盛;华龙区体育场夜市长期以来堪称我市夜经济的一处“地标”,仅小吃区域就有200余个摊位,吃、购、娱各种摊位共500余个,最高人流量可达近万人次;示范区紧跟时下热点,将夜经济与中医文化有机结合,正在筹备中医文化夜市;今年七夕之夜,市博物馆开展了“夜游博物馆”活动,吸引了数千名市民参加,场面非常火爆。

(三)周边地市

洛阳“古都夜八点”文旅消费活动,不仅丰富了夜游、夜购、夜宵、夜娱等消费业态,更将音乐、影片、建筑、历史融为一体,将唐装、“唐谣”、石窟等元素融入其中,形成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创体验+潮流创意+非遗老字号+传统美食”特色文旅街区。许昌市曹魏古城的“夜经济”,不仅有特色美食,更有古朴典雅的连廊、恢宏大气的骑楼、幻化出万彩窑变之色的钧瓷、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置身其间,仿若回到三国时期的繁华许都,文化元素、消费元素、场景元素、历史元素相得益彰。鹤壁朝歌里人文小镇围绕封神主题精心策划鹿台阁星光创意集市,招募非遗特色商户,在园林固有景观基础上,利用光影技术和灯光造景打造《诗经》灯河、观澜码头等特色打卡点,使游客能够体验到淇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三、存在问题
(一)文化特色不突出
夜经济不仅仅是经济活动的延伸,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千城一面”必定审美疲劳,我县“夜经济”现状与绝大多数县城区并无太大差别,对本土特色文化的夜消费品牌挖掘和打造不够,夜间消费场景没有赋予其本地文化内涵,无法展现城市独有的吸引力,目前缺少具备鲜明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的夜间经济聚集区和“打卡地”。

(二)配套服务不完善

除美士嘉生活广场、亿洲乐活广场较大商业主体配备专门停车场外,其他经营主体附近停车位“一位难求”现象成为常态,一定程度上限制人气聚拢;小吃、夜市摊大多自发向人流密集地聚集,缺乏照明、指引等基础设施,夜间消费氛围不足;受配套游玩设施等公共服务限制,中华文化孝道园夜游经济及城关镇葛营湖景经济增长缓慢。

(三)商品业态不新颖

以亿州乐活广场为例,仅“烤面筋”就有4家,“串串香”一个十字路口周围3家,几乎全是街头小吃,业态单调且经营项目和产品雷同,缺乏特色,仅能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文化、艺术、竞技等精神层面的品类相对匮乏,对于90后、00后等消费主力不具备吸引力。

(四)规范管理不成熟

随着夜经济的快速兴起,部分区域原有的规划未能及时跟上发展步伐,导致人口聚集区域场地“留白”不够,在外摆经营时常有占道经营现象,以目前2车8人的执法力量难以较好维持城市秩序;由于夜经济的发展主要由个体户推动,发展较为碎片化,缺乏科学管理,且夜晚经营时间从晚上7、8点开始持续到凌晨2、3点时间不等,住宅区周边的噪声污染、光污染问题频发,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仍有待加强;夜生活街区摊点流动性强,人员结构复杂,易滋生偷盗、打架斗殴现象,夜经济过后,垃圾、油渍遍地情况大有所在。

四、意见建议
随着我国步入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阶段,夜间经济不能仅停留在美食、购物、 散步的简单相加,更不能局限于简单粗暴的复制粘贴。发展“夜经济”,既要有品类多样的物质供应,还需要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作为支撑。虽说“夜经济”以经济活动为主,内涵却并不仅限于此,不仅包括吃喝、购物等物质层面的消费体验,还包括大众文化需求与精神享受,不仅是“胃口经济”,也是“文化经济”“心灵经济”。缺乏文化内涵的“夜经济”,到头来很可能只会沦为“吃喝一条街”,大家走走逛逛吃吃喝喝,然后一抹嘴抬脚走人,留不下什么印象和念想。
(一)培育地方文化特色

发展夜间经济是一场生活方式变革与文化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本地夜间经济的品质上限。我县要借鉴夜间经济发达地区经验,依托忠孝文化、极限运动、红色革命根据地等,积极挖掘传统特色和资源要素,推动形成独具风格的夜生活文化。扶持夜生活文化传统传承人,培养夜生活文化创意人才,塑造地方独特的夜生活文化品质,推动夜间消费平民化,培育有颜值又有文化、有场景又有底蕴、有人流又有消费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夜间经济市场,打造实力与流量兼具的“长红”项目。

(二)提高饮食文化辨识度

于各城市而言,在提及城市名称时总能和特定的菜系、饮食口味、传统代表小吃等联系在一起。当前,我县“夜经济”的饮食文化的表达方式相对单一,文化表达的创新能力较为不足,文化与夜间经济的融合度还不够高。因此,要创新灌肠、烧饼、凉粉、猪蹄、壮馍等传统小吃文化的表达方式,融入城市记忆,充分利用抖音、 VR 等新媒介工具创新视听结合的文化表达模式,大幅提高文化内容传播的时效性和广泛性,使饮食文化不仅在特定人群中传播,更要引起城市新居民的文化共鸣。此外,还要以传统文化节日为载体,挖掘饮食背后的历史文化,立足饮食自身的历史特点,不断提升其文化辨识度,增加饮食文化的表达途 径和对节日活动的粘性,以使其给人们留下更多鲜活的记忆。

(三)拓展周边文化产品

充分运用各种现代文化表现形式,实现孝道、忠勇等传统文化内容表达的转型升级,使传统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和听得见。将张清丰、南霁云、曹操等我县历史文化名人诞日忌日设置为主题文化节、定期开展文化展出等活动承载夜间经济发展;利用传统节日,烘托节庆氛围,宣传节日背后的故事,将优秀传统文化、城市文化故事、现代艺术、书籍绘本等整合其中;着力开发一批融入民众生活、具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经典文化形象。将公共文化延伸到夜间,跑好这场“加时赛”的同时创造一批业态产品,以文化促进消费,让“文化+经济”的模式为扩大内需助力。

(四)建设多元夜间集聚区

7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推动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新规范发展”,我县更应用好政策将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夜间集聚区纳入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着力抓好城市夜间经济规划布局,从传统的以餐饮、购物为主的夜市,向融合文化、旅游、娱乐等多种业态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转变,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延长营业时间,促进夜间产品多元化,因地制宜建设丰富多样的夜间消费场景,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优化提升上亿美士嘉生活广场业态组合,充分利用现有停车场,打造汽车后尾箱集市,售卖本地特色产品,利用其形式灵活、机动性强、门槛低的特点拓展消费场景。在明月湖公园、易园、廉园、会展中心等地开发主题光影秀、声光电大型演出、沉浸式演艺等夜游项目,如杭州德寿宫就通过 AR 灯光秀,生动再现了“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南宋盛景。依托孝道文化园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亲近自然的特性,开展濮阳市首届新能源露营节、田园音乐会、户外瑜伽等活动,满足当下年轻人的多元化需求,为消费植入新空间、新场景、新业态。通过打造多元夜间消费场景形成差异性、多元化的夜间经济集聚区,大力发展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努力培育壮大新增长点,设法把流量变成资源,把人气变为财气,构筑新消费高地。

(五)完善升级夜生活服务

城市夜间要“红火”,既要创新消费的模式、体验,也要打造与之匹配的城市空间、服务。参照上海《关于进一步规范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出台我县外摆监督管理规范,推动外摆监管常态化,完善外摆区域供水、供电、停车、污水处理、垃圾回收等必要设施。结合目前开展的闲置国有土地再利用工作,开展夜间消费场所及配套设施(停车场、垃圾桶、公厕等)规划布局,出台交通疏导、经营管理、垃圾分类等相关措施,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相应部门聚焦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治安安全、卫生清理等方面,配足工作人员,告别“脏乱”“扰民”“噪声”等传统刻板印象,打造既有烟火气,又整洁有序、优质便民的夜间消费场所。

(六)丰富个性化夜生活内容

面向丰富市民游客的夜间精神生活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在夜经济中加大夜文化比例,比如可以启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场所夜间模式,增加大剧院、戏曲剧场等夜间场次,举办音乐、戏剧、舞蹈、展演等夜间文艺活动,发展“夜秀”“夜展”“夜读”,开展高质量的展演活动打造“24小时生活圈”。加大夜间经济自媒体营销力度,讲好夜间经济故事,做强个性化包装,尤其应系统性运用抖音短视频、网红直播等手段;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精心做好短视频营销工作,将“沉浸式”“数字化”等新潮体验化为流量突破口;结合家博会、菌博会、旅游发展大会等全方位展现清丰场景,提升城市热度,向居民游客传递好历经岁月沉淀的城市精神与城市魅力,变“流量”为“留量”,让客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回,推动本地夜间经济不断升温。

《道德经》有言:“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闲暇之中,美食美景与雅文雅乐同享,既“实其腹”又“虚其心”,理应是“夜经济”追求的目标。用文化的明灯点亮“夜经济”的星空,城市的夜晚定会更有味道、更富魅力,城市的经济更富活力。

来源:清丰党办

中共清丰县委宣传部/清丰县融媒体中心 豫ICP备202102292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2000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032 版权所有 清丰网
举报电话:0393-7239188 举报邮箱:qingfengwok@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