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程从沼泽到阳关的旅行,许多难熬的熬过去了,剩下的就只有阳春白雪的温婉。高堡乡东吉村的李桂淑就是这样一个砥砺光阴的人,她将流年锁进记忆,她将岁月潋滟成诗。
幼时的李桂淑是不幸的,八岁时,母亲因病离世,她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是民师,当时每月只有6元的工资。为了维持生活,父亲在工作之余,每晚都会与邻居们一起制作手工粉皮。李桂淑回忆说:“那时候,父亲每晚都是把俺自己锁在家里,一直忙到凌晨才回家,天不亮又起来去卖粉皮,每天就睡两三个小时,忙得跟啥似的,都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李桂淑还有两个姑姑,周末,父亲常会带她去姑姑家。李桂淑说:“每次去了,姑姑都会给我洗头、换洗衣服,临走,还给两个白面馒头,有时候,还往手里塞五毛钱。”有人说,幼年读书如刻于石。李桂淑默默地将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任光阴荏苒,依然可以讲得动情。
季节更迭,流年偷换。作为父亲的唯一依靠,婚嫁之龄,她决然选择了留在家中,招婿上门。也许,冥冥之中都有一份缘为你我等待吧!李桂淑像所有做梦的女孩子一样,20世纪90年代,她与爱人李军奇喜结连理,从此,开启了她的幸福人生。
李桂淑深知父亲年轻时的不易,在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上特别用心。用李桂淑父亲自己的话说:“衣服该买的买,该洗的洗;被子该晒的晒,该拆的拆。说床单、被罩吧,冬天的时候,就给换上了绒绒的,那觉着就是暖和;夏天的时候,不用你吭声,就给换上光滑凉爽的了。吃饭时,做好了都是给端到跟前;每天早上还用开水冲两个鸡蛋,怕嘴上上火……”
当你成为一束光的时候,就会将周围点亮;当你是一朵盛开的蓓蕾,亦会将岁月染香。李桂淑的爱人对待岳父更是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他常说:“老人身体好是咱的福!”父亲是个热心肠,平日里,赶上村中谁家过红白喜事,常被叫去帮忙,晚上自然少不了要聚一聚。每次父亲回家晚了,他就会给父亲打电话,如果还不见回去,就干脆直接去接。
这种如坐针毡的惦念,别说是女婿,就是儿子,也会有几分让人泪目。耳濡目染,润物无声。李桂淑的三个儿子,更是很好地传承了父母敬老爱亲的美德,将敬老爱老做到无以复加。李桂淑的父亲喜欢喝茶,已参加工作的老大忠勇,就给爷爷买来很高档的茶品。尽管那茶壶茶盏甚至茶叶都像博物馆里的展品一样未曾被动过,但是笔者知道,老人是欢喜的,这种欢喜躲藏在唇角,雀跃在眉心。
李桂淑欣慰地说:“正在郑州读大学的老二忠强,前几天还给他爷爷买了头盔。俺家老三忠阳也很孝顺,平日里,俺们出去打工,都是俺老三帮忙照顾爷爷。”忠阳正读高中,每一两周回去一次,打扫卫生,洗衣做饭,都是主动抢着去干。
家里孩子多,用钱的地方也多。近几年,李桂淑同爱人去北京建筑工地打工,虽然相距千余里,可是她每天都会给父亲打电话,嘘寒问暖,陪父亲闲话家常。家里还有8亩地,每到浇水除虫季节,李桂淑都是直接雇人去做,尽管父亲也十分乐意去干,但闺女心里始终不舍。
李桂淑的父亲喜欢拉二胡,早年的爱好,时隔多年,又重新拾起,依然亲切如故。李桂淑说:“老年人有个爱好不错,只要俺爹高兴,想拉就拉呗!”一边说着,一边怂恿父亲取二胡来。我想,当一个人陶醉在光阴里的时候,一切感官都会变得迟钝。老爷子真的起身从枕边取来他的宝贝。
陪同笔者一起前往的村委会计白玉习戏说要他现场表演一段,于是,这个76岁的长者,就俯首调弦拨柱,接着耳畔就荡漾起那熟悉的河南豫剧《朝阳沟》的旋律。李桂淑说,父亲还抄了很多曲谱在屋里墙上贴着呢!心中无挂碍,才能将岁月过到无痕疤,现在,李桂淑的父亲眼不花耳不聋,腰不酸背不疼,爽直,健朗。
李桂淑说:“年底等大儿子结了婚就不出去了,俺爹年龄也大了,我在家专心伺候老人、孩子。有老有小才是家,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就好!”浅夏的风缱绻着枣花的微香,时光宛若流淌在指尖的诗行,一切都是那么祥和。
感恩岁月吧,将那些不复重来的曾经,悬于岁月的门楣,等它一点点风干,然后,化成亘古不变的永恒。祈祷余下的每一天,都暖在心头,用爱陪伴——
文/曹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