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7日,引领我们采访的马村乡欧阳主任告诉我:“人家张瑞玲真是个孝顺儿媳妇!”当驱车至大吕楼村张瑞玲家时,其公爹李迷路高兴得笑眯了眼,在门首正迎接我们。虽耄耋之年,却精神矍铄,看不出曾是常年患病的老病号。连连说:“谢谢,谢谢,谢谢政府的关心,那么远跑过来!我这病多亏儿媳妇了!”
“爹,您坐那儿歇会吧!”张瑞玲50岁,清瘦高挑的个儿,干净利落,善良淳厚,办事从不拖泥带水,说话掷地有声。1991年与大吕楼村李元记喜结连理,生有三女一男。她说,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天经地义,是神圣责任。在娘家耳濡目染,常常受母亲的教导和影响,母亲也是这样侍候爷爷与奶奶的。
丈夫李元记是独子,在内黄林场工作,不常回来;虽有三个姐姐,都出嫁成家了,家里也有一摊事儿。家中几亩责任田及照顾老人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这些年来,婆婆血压高,血糖高,有并发症,眼睛不好;公爹当年落下的肺心病病根,发病时喘不过气来,毎年天一冷就得住医院,一住院几个月。斗转星移,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瑞玲多年如一日,孝心可嘉。
那一年收秋种麦,天刚刚冷了一点儿,公爹拉排子车往地里送一趟麦种,病发了,张嘴瞪眼,脸憋得像紫茄子。全家人就顾不得种麦了,打120来救护车,住进了清丰县第三人民医院。
公爹一病,雪上加霜。家离县城30余里,瑞玲只有家里与医院两头跑,千嘱咐万叮咛女儿:照顾好奶奶、妹妹弟弟,给奶奶洗洗脚,奶奶睡下了你再睡;饭给奶奶端上了你再吃……
瑞玲在医院照顾公爹按时吃药,换输液瓶,换氧气袋,早了浪费药与氧气,迟了对生命有危险,不敢懈怠半分。毎天公爹睡下了才在旁边的躺椅上眯瞪一小会。丈夫从外地回来在医院照顾上一两天。瑞玲仍惦念着家,婆婆说:“瑞玲,难为你了,把你爹的衣服拿回来,我给他洗洗吧。”瑞玲说:“娘,您放心,在那儿都洗过了,爹穿的很干净,一点儿不腌臜,又买了身新棉袄、新棉裤。”婆婆说:“你爹那棉袄棉裤还能穿。”瑞玲说:“娘,再能穿得有个替换的呀。”瑞玲凑空到责任田看一看,截截拢沟头,未出齐的麦子补一补。
人都有些嗜好或毛病,公爹平时最大的嗜好是爱喝酒, 毎天得喝二两以上。可瑞玲管着公爹,毎次不能超过一两。公爹住院后逐渐康复,于是想起了酒,瑞玲请教了大夫。大夫说:“头孢见酒,一喝就走。”输的药物虽然没有头孢,可都是些消炎药物,对心肺病并没有益处,不喝为好。瑞玲回来给公爹说:“爹,饭可以变着样吃,想吃啥咱买啥,住院是不能喝酒的。”
把新宅子盖起来了,公婆想住在老宅子里。瑞玲说:“娘,你们不住新房,你儿子咋得在街上见人呢?”公婆高兴得合不拢嘴。毎年小满前后,瑞玲都把公婆的棉衣被褥拆洗一遍放好,该更换的更换。婆婆毕竟是苦日子过来人,怜惜地说:“旧社会那来这样的被褥呢?凑合吧。”瑞玲笑了说:“娘,这是新社会,已经是小康了!”
一天晚上寻公爹吃饭找遍了村,后来得知醉在村西头老三家了,一身泥土,满脸是血,人事不省。瑞玲哭着说:“爹,爹……”叫人搭把手抬到了卫生所,经查鼻子出血是磕的,瑞玲这才放心,弄水洗洗血污,输一瓶液,搀公爹回家再洗一遍,换身内衣,安顿公爹睡下,她才去睡。大夫说老年人不比年轻人,建议忌酒。自此给公爹补些钙,微生素c,耐心做工作,总算忌了酒。家中安有空调,公爹的哮喘病渐渐康复了,不用毎年住院了。
“老迷路,咱们喝点去?”街坊邻居给他开玩笑。李迷路笑着说:“不敢不敢,再喝真要走人了!”
李迷路提起儿媳妇瑞玲,往往竖起大拇指来。
文/吴佰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