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国际交流,推动大科学计划、工程和中心建设,扩大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推动人类科学事业发展。
这段话出自2019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
浩瀚星空,广袤苍穹,自古以来寄托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憧憬与探索。“神舟”问天、“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奥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航天事业不断书写新的传奇,航天科技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从月球、火星再到更遥远的行星,中国航天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新征程。从“1到100”,长征系列火箭实现第一个100次发射,共历时37年。而从“300到400”最新的百次发射周期,仅用了33个月就顺利实现。在最新百次发射周期中,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等“国之重器”,均由长征火箭送入太空。2021年,中国航天人实施了55次发射任务,其中长征系列火箭完成48次发射,占全年总发射次数的88%,成功率达到100%,位居世界首位。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取得成果也将让越来越多的人受益。过去5年,我国在轨工作的各类卫星超过500颗,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平安中国、美丽中国、数字中国建设等发挥重要作用。中国通信卫星为农村及边远地区1.4亿多户家庭提供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商等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中国航天的每一份成绩背后都凝结着中国航天人的汗水和智慧,展示了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和勇气。在这一漫漫征程中,“合作共赢”展现了中国航天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提供的中国方案,充分体现了大国担当和大国胸怀。
当今世界航天进入大发展大变革的新阶段,中国航天在部分领域已经处于“并跑”甚至“领跑”阶段。今年,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将迎来收官,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中国空间站建造将全面完成,建成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将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期待广大中国航天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托举起中华民族的航天强国梦想,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蓬勃力量,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本期特约专家:刘娜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