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宣教文化宣教
龙年说龙
发布时间:2024/2/19 11:12:59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关闭本页]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标志着中华传统文化已走向国际化。春节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人类共同价值。甲辰春节作为联合国首个假日,意义深远。在龙年到来之际,作为龙乡人,我愿意和大家一起聊聊龙。

龙起源

在十二生肖中,龙是唯一带有神性的动物,排在第五位。古人把“凤、麟、龟、龙”合称“四灵”,龙为“四灵”之首。另外,“四灵”还有苍龙、白虎、朱雀、玄武的说法。

龙的概念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龙的象形字。最早涉及龙的典籍是《周易》,其中有“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卦爻。最早记载龙的史书是《左传》。最早解释龙的字典是《说文解字》。

关于龙的形象及起源,有鳄鱼说、蜥蜴说、蛇说、马说等。我国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提出蛇说。他认为,伏羲的蛇氏族兼并了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成为后来的龙。龙即大蛇,蛇即小龙。伏羲又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中说,雷泽中有雷神,龙首而人头,鼓其腹。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在雷泽中走路,一不小心踩到雷神在雷泽留下的脚印,结果怀孕生下了伏羲。古人认为雷神就是龙神,闪电为龙之形,雷声为龙之音,雷神的儿子伏羲当然就是龙了。于是,伏羲便生就了一副“龙颜”。古籍里描述他龟齿龙唇、鼻龙状、牛首龙身,因此被尊为中华祖龙。古人又说,女娲蛇身人首。蛇是龙的原形,女娲氏也是龙,一条女龙。伏羲和女娲原为兄妹,一场洪水之后结为夫妻,从此繁衍人类,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据《左传》《帝王世纪》记载,太昊氏族兴起于雷泽,即今河南濮阳及周边一带。1987年出土于濮阳西水坡的45号墓中,发现了六千多年前的陪葬物是用蚌壳摆成的龙虎图案,该龙昂首、曲颈、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似腾飞,墓中含有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等内容,被考古界专家验定为“中华第一龙”,这与伏羲作易画卦的传说高度吻合。因此我们可以说,龙起源于伏羲,伏羲出生于濮阳,濮阳是当之无愧的“中华龙乡”“华夏龙都”。

龙图腾

图腾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记载神的灵魂的载体。图腾崇拜是产生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早期的一种宗教信仰形式,其特点是人们把某一动物、植物或某一自然现象当作氏族的亲属、祖先或自己的保护神来加以崇拜。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在古代中国人眼里,龙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它能腾云驾雾,能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威力无穷。正如《说文解字》中的解释,龙,麟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濮阳西水坡45号墓中用蚌壳龙作为陪葬品,足以说明伏羲时代的图腾崇拜主要是龙。

传说在伏羲时,黄河出现龙头马身的神兽,马背上旋毛如星,构成图状,人称河图,伏羲氏据此河图创了八卦,这就是“龙马河图”的神话故事。在古代神话中,龙是专管雨水的神。中国人以龙作为图腾,并不完全出自迷信和对力量的崇拜,而是出自对地球环境与资源的基本理解,特别是对环境与生产至关重要的雨水来龙去脉的初步认知,出自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古人为观测天象,把天球赤道和黄道一带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组,称为二十八星宿。二十八星宿中,每七宿为一组:东方为苍龙,南方为朱雀,西方为白虎,北方为玄武。东方苍龙七宿包含角、亢、氐、房、心、尾、箕。苍龙七宿的出没与降雨相互对应,古人认为是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农耕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另外,关于龙字的来源有多种解读,其中一种是从天文角度,东方苍龙七个星宿中,星星的连线组成的形象,和甲骨文中的龙字非常相似,龙字很可能就来源于天上的星象。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李建复的一曲《龙的传人》,曾唱遍大江南北,唱响海峡两岸,唱得华夏子孙万众一心,唱得中华儿女扬眉吐气!龙图腾是中华儿女永远割舍不断的精神支柱。

龙文化

中国龙文化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上下八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古往今来,龙被赋予了神秘、智慧、祥瑞的含义,龙文化渗透在我国各个民族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帝王到民间,从天文到地理,从正史到野史,从祭祀到节庆,从雕刻绘画到诗词歌赋,从各类建筑到器皿衣着,从语言词汇到神话故事,无不打着龙的烙印,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

我认为,龙文化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或者称为十类文化现象:一是图腾文化。龙本来是人类早期图腾文化的产物,龙图腾的出现及各部族对它的认同,反映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二是根祖文化。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三皇五帝,大都被传说是龙的化身。因此,龙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根祖文化密不可分,龙自然成了华夏子孙根脉的符号。三是祥瑞文化。出于对龙的敬畏和崇拜心理,古代文化中普遍视龙为祥瑞的标志。龙在神话传说中常常被描绘成能够驱除邪恶、带来好运的神兽,如龙舞和龙灯表演,寓意吉祥如意。龙演绎出《易经》六十四卦的卦象:飞龙在天,祈求事业有成;潜龙勿用,保佑家庭和事业稳步上升;见龙在田,象征创业有贵人相助;亢龙有悔,比喻做事懂得静待时机。四是帝王文化。古代神话认为,三皇之首伏羲是龙崇拜的起源,因而在后世人们的观念中都把龙和帝王联系在一起,历代皇帝都被称为真龙天子,龙被视为皇权和统治者的象征。五是天象文化。远古时期,人们对天气阴晴、风雨雷电还没有科学的认识,而龙的概念产生后,认为都是由龙造成的。六是农耕文化。在先民的意识里,龙作为神灵之一,其基本职能是负责兴云布雨、帮助治水和农耕,造福于人民。七是生肖文化。十二生肖作为中国文化的独特符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纪年的方式,更是人们对自然界和人性的理解和反思。龙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人们想象中的动物,更富有象征意义。八是民俗文化。中国古代龙文化深入到民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民风世俗的重要内容。比如,相传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从东方升起,青龙抬头在古人眼里是祥瑞征兆,因此民间就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走上街头剃剃头的习俗。九是和合文化。古人崇拜的龙,是几百种共生体的集大成者,龙的形象中蕴涵着中国人四大观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慈善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观。华夏民族血液中流淌着和谐包容、和合共生、共存共赢的家国情怀。十是英雄文化。中国人自古以来有根深蒂固的英雄情结,常常用龙来比喻和描绘英雄,人们都崇拜英雄,渴望成为英雄。所谓“龙马精神”,就是比喻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展现出勇敢和牺牲的精神。

总之,龙文化代表着团结、奋进、勇敢和智慧等精神内涵,饱含着中华儿女昂然进取的雄风,为民造福的襟怀,无所畏惧的精神,兴云播雨的智慧,上天入海的能力,包容中和的境界。发掘中国龙文化的深层内涵,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的一些文明冲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共清丰县委宣传部/清丰县融媒体中心 豫ICP备202102292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2000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032 版权所有 清丰网
举报电话:0393-7239188 举报邮箱:qingfengwok@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