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网络中国节网络中国节
【网络中国节 • 端午节】马村乡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4/6/10 8:57:00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关闭本页]

又是一年端午时,粽叶飘香共安康。在端午佳节临近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近日,马村乡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主题活动。

一、品粽怀古迎端午,经典诵读咏流传

悠悠粽叶传千古,声声吟唱诵端午。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在端午节来临之际,马村乡组织青年干部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经典诵读活动,让“文明幸福星”星光长亮。

活动中,大家分别诵读了《离骚》《巷子里的清香》《姥姥的粽子》《童年的端午》《归去来兮》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在诵读中体验中华文化之美,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对传统节日的了解。

在经典中慎终追远,归厚民德;在诵读中学史明志,薪火相传。通过本次活动,青年干部们纷纷表示要将爱国主义精神内植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到工作中,为推动马村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挥洒青春和汗水。

二、情暖端午节,防火不松懈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作为农业大乡,为确保不误农时、颗粒归仓,夺取夏粮丰收,马村乡全员上阵,抱着夏收农忙、刻不容缓的劲头,组织乡村干部到田间地头,与农户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全力服务“三夏”生产。

持续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开着宣传车不间断在路上巡逻,发现异常立即劝阻并报告;村内大喇叭循环播放禁烧政策,从源头扼杀燃点;悬挂标语时刻警醒群众,不可大意;微信群全覆盖宣传秸秆禁烧;志愿者田间地头守护;“蓝天卫士”坚持24小时值班,消防车随时待命,确保全乡“零火点”。

下一步,马村乡将深化细化端午节期间禁烧工作,要求相关岗位人员、值班值守干部深入一线、认真值守,分包领导压实责任、全程督导,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禁烧管理体系,全力做好端午节期间“三夏”生产工作。

三、捡拾麦穗,颗粒归仓

三夏来临,为培养学生珍爱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与劳动技能,助力“三夏”攻坚战,马村乡留宁小学组织学生开展了“捡拾麦穗,颗粒归仓”主题劳动实践活动,号召学生们积极投入到“三夏”生产活动中,为“龙口夺食”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奔向田间地头捡拾收割遗落的麦穗,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做爱粮节粮的“守护者”。

孩子们在捡拾麦穗的过程中,闻到了麦香的味道,触到了麦粒的饱满,体验到了收获的乐趣,从实践中领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在体验大丰收喜悦的同时,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劳动课,愿每一位学生都能懂得“一粒粮千滴汗,一粒粒粮食汗珠换”的道理,从小养成爱粮、惜粮的好习惯,对大自然的馈赠心怀感恩、心怀敬畏。

四、浓情端午,趣味编织

又是一年端午至,条条麦秆编温情。在端午来临之际,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我乡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马村乡开展“浓情端午,趣味编制”传统习俗体验活动,邀请少年儿童一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麦成熟收割后,麦粒经过晾晒归仓,轧去麦根,余下的小麦秆则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马村乡组织了学生体验麦秆手工编织活动,从中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与乡土气息。

用秸秆编织,不但可以有效化解秸秆的处置难题,从而遏制焚烧秸秆现象的发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引导他们注意环保。

中共清丰县委宣传部/清丰县融媒体中心 豫ICP备202102292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2000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032 版权所有 清丰网
举报电话:0393-7239188 举报邮箱:qingfengwok@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