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路上写忠诚 ——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吴文士
发布时间:2019/7/11 10:55:16
[关闭本页]
他是朴实的,一如他朴实的话语,一如他朴实的形象。14年来,他将满腔热情奉献给人民调解工作,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倾注于构筑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的就是追求一个目标:“从解决群众的一件件小事、难事、烦心事做起,践行和体现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宗旨。”他是动人的,濮阳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每一步都留下了他奋斗的足迹,凝聚了他辛勤的汗水。群众不仅记住了他,还把他当成了知心人、贴心人。党和政府更是把一串串沉甸甸的荣誉和他的名字连在了一起: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2018年“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他就是吴文士,市司法局基层工作科科长,肩负着指导全市人民调解工作的重任。在今年6月25日于北京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上,他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坚定信念,一心 扑在人民调解工作上吴文士作为濮阳市的唯一代表,也是河南省司法行政系统的唯一代表,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那一天,全省调解工作现场会正在我市召开。消息传来,会议现场瞬间沸腾了。熟悉吴文士的人都说,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殊荣花落吴文士,实至名归!2005年,吴文士任市司法局基层工作科副科长,与人民调解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14年来,吴文士怀揣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平安濮阳、法治濮阳的梦想,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赢得了同事的广泛称赞。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使吴文士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右腿肿胀,疼痛难忍。医生要求他住院手术治疗、静卧休息,可他一想手头上的工作,摆摆手拒绝了,说保守治疗就行,自己能扛得住。科里的同事发现,吴文士在办公桌前坐不了一会儿,就得站起来用手捏捏腰、捶捶腿,有时不得不躺在沙发上看文件、改材料。吴文士腰疼得不能开车,妻子只能在下班后开车陪他去治疗。他坐不住,妻子就把副驾驶座放平让他躺着。就是这样,吴文士也没有耽误过一天的工作。“筹备全省现场会的时候,吴科长每天都到我们所有的参观点走一遍。吴科长召集大家开碰头会,他一会儿坐一会儿站,我们还以为他不耐烦,现在才知道他腰椎间盘突出这么严重。”说起吴文士,清丰县司法局杨永超十分感动。“见过工作抓得紧的,但没见过像他这样不要命的。”王军峰是市司法局的一名司机,提起吴文士就直摇头。王军峰至今仍清晰地记得,2017年的夏天,吴文士带队下乡检查基层司法所建设情况,一天时间跑了5个县12个司法所,行程足足有500余公里。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连经常开车下乡的王军峰都喊累,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吴文士来说可想而知。 积极探索,“濮阳模式” 叫响全国作为市司法局基层工作科科长,如何更好地推动全市人民调解工作提档升级,是吴文士一直在思索的事情。“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吴文士曾和同事打趣道,基层工作科,顾名思义就是经常下基层的科,不下基层这个科就得改名。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基层实际情况,全市90个司法所他全部走了个遍,好多司法所的情况他都“门儿清”。在2010年的走访中,吴文士发现,由于缺乏统一的安置帮教文书格式,不仅给基层平添了很多工作量,还让人手本来就紧张的司法所更加捉襟见肘。于是,在认真倾听司法所工作人员想法和多方征求法律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吴文士亲自动手,设计出了统一的安置帮教文书格式,被省司法厅在全省推广。“方便得很,工作效率提高了好几倍,就是我们一线工作的同志也考虑不了这么周到细致。吴科长真的是替基层操心,为基层减负。”说起吴文士设计的安置帮教文书格式,清丰县司法局固城司法所所长都艳峰竖起了大拇指。2014年以前,受各种因素制约,我市没有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主要由乡镇干部、村“两委”委员和有关单位工作人员兼任。由于人员不专职、岗位不固定、没有补贴经费,加之兼职调解员忙于本职工作,缺乏调解经验和技巧,导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及时,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针对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吴文士及时向市司法局党委作了汇报并提出建议。市司法局党委高度重视,强力推动,持续发力,一揽子事关全市人民调解工作未来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相继付诸实践。——创新人民调解“五四三二”工作新模式,聘用“五老”专职人民调解员,建立县乡村和专业调委会四个平台,建立网上网下两个快速通道, 全力打造人民调解品牌——“龙都调解”,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化解思路,构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大格局。——创新人民调解“三三三”工作机制,实行县、乡、村调解组织三级联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治宣传三项联手,整合资源,综合处置,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发现得早、调解得了、控制得好,努力实现“小事儿不出村、大事儿不出乡、难事儿不出县、矛盾不上交”。——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村居法律顾问)建设,要求法律服务有“专业化人员、规范化档案、公文式流程记载”。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与各村签订常年法律顾问聘请合同书,详细规定服务范围:参与重要决策的法律审查把关,重要合同、协议的起草、审查、修改等;依法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村调委提供法律咨询,指导调解纠纷;代理行政村委托的行政复议、诉讼、仲裁等法律事务。——指导清丰县成立全省第一家县级人民调解员协会,解决了制约人民调解工作的机制瓶颈问题,加强了行业管理,激发了队伍活力。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助推我市人民调解工作提档升级的同时,也吸引了全国的关注。国家司法部调研组两次到我市调研,总结推广我市人民调解工作经验。在2017年全国人民调解工作会议上,我市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地市作典型发言,介绍了工作经验。言传身教,“和事佬”走俏村居社区开发区新习镇人民调解员李石林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在当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明星人物。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老李”。“要不是吴科长把我的事迹发在了报纸上,把我推成了全国典型,我不可能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李石林如是说。原来,2014年4月,吴文士到新习镇检查人民调解工作时,一本厚厚的卷宗吸引了他的注意。吴文士仔细一数,这份卷宗足足有199页,仅调查笔录就有17人121页,还有照片42张、平面图4份。这本卷宗的“主人”就是李石林。李石林曾任包村干部、乡土地所所长、乡党政办公室主任。因突患神经性耳聋,他主动提出从干部岗位退下来,做起了人民调解工作。吴文士被李石林的敬业精神所感动,连夜整理了关于李石林的事迹报道,随后被《濮阳日报》刊发。一经媒体报道,李石林的干劲更足了。每当有疑难纠纷和复杂案件,他总是冲在第一线。“有纠纷找老李”,已成了当地群众的共识。吴文士深知,人民调解工作,由于既无裁决权,又无强制权,只能靠人民调解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独特作用,他每年都会组织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亲自备课讲课,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全盘托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我市共有李石林、刘经洲等12名人民调解员荣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这一殊荣,“全国模范司法所”“全国先进司法所”各有2个。近3年来,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62337件,其中复杂疑难案件1845件,防止民转刑案件89件,防止群体性上访152件。“有矛盾纠纷,找调解中心”,正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认可。(来源:濮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