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纵横新闻纵横
【新疆人的一天】和田人阔步走在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路上
发布时间:2015/4/20 10:25:53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关闭本页]
    天山网讯(记者张丽霞报道)“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不来和田不知新疆的古老与神奇。”和田,是中华西域文明的文化结晶。一直以来,和田人延续着多元文化几千年来深厚的底蕴,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创新与融合。这里盛产温润的美玉,精美的丝绸,华丽的地毯,甘甜无比的瓜果,有吃不完的民族特色美食,创造过灿烂的绿洲文明。这里有着八千年的玉石文化之路,六千年的丝绸文化之路,两千年的佛教东传之路,分布着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古寺庙、古屯田遗址等人文景观,烙刻着众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田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将“新疆精神”和“和田优良传统文化”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族群众不断树立开放、包容、文明、科学的理念,摒弃封闭、落后、保守、愚昧的思想,以开明开放的心态广泛学习先进文明成果,努力树立起中华文明多民族和谐发展又一新的坐标。

    吾斯曼•塔利:对艾德莱斯绸怀着复杂的感情

4月15日10时30分,和田市吉亚乡巴扎村的吉亚利人艾德莱斯绸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厂,吾斯曼·塔利正在纺织间里忙碌着。吾斯曼抓着牛角梭子,飞快的穿梭在绸丝上,左20下,右20下,才能织出1厘米的艾德莱斯绸。李瑞 摄

10时30分,吾斯曼·塔利正在纺织间里忙碌着,在他的手下一匹匹的艾德莱斯织成,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慈祥的笑脸。李瑞 摄

10时30分,吾斯曼·塔利正在纺织间里忙碌着,在他的手下一匹匹的艾德莱斯织成。李瑞 摄

10时50分,吾斯曼·塔利织出的艾德莱斯绸经过加工变成了色彩绚丽的围巾,吾斯曼·塔利围着自己织成的围巾甚是骄傲。李瑞 摄

    今年72岁的吾斯曼•塔利,是和田市吉亚乡巴扎村的吉亚利人艾德莱斯绸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厂(以下简称加工厂)年龄最大的一位艾德莱斯绸编织工人。

    4月15日,走过加工厂的艾德莱斯绸煮茧、抽丝、扎染等工作间后,记者在手工坊间见到了吾斯曼•塔利。坊间内,桔黄色的阳光打在老人手中的艾德莱斯绸上,映衬着他慈祥的脸庞。

    手中抓着的牛角梭子,飞快地穿梭在绸丝上。吾斯曼•塔利说,一段完整的艾德莱斯绸有6米半长、40厘米宽,一天的时间,他可以完成三米左右。

    吾斯曼•塔利的一天,是从早上7点开始的。每天起床后,和老伴一起吃点早饭,骑20分钟电动车来到厂里,编织七八个小时然后回家。这是他重复了几十年的生活。虽然单调而平凡,但在吾斯曼•塔利看来,自己是幸福的。

    有时,为了编织一块完整的艾德莱斯绸,他在手工纺织机前,一坐能坐五六个小时,实在感到累了,便在满是葡萄架的院子里活动活动身体、转一转。

    吾斯曼•塔利所在的和田市吉亚乡是艾德莱斯绸的故乡,这里家家户户都会织艾德莱斯绸。他的家人也不例外。

    “小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教我织过,可那个时候,我总觉得每一个环节都特别复杂。”吾斯曼•塔利说,在他20岁左右,在父亲的一再要求下,他找到了全乡最有名的师傅学习。他记得师傅常对他说,我们一定要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吾斯曼•塔利说自己也收过徒弟。可是,作为维吾尔族传统的特色手工艺品,艾德莱斯绸手工工艺相对复杂,效率又低,好不容易招来的几十个学徒,最后跑得只剩下十几个。

    那十几个孩子,他不但不收他们的学费,有些结婚的嫁妆、上学的学费还是他出的。

    “后来,他们都没有从事这行,因为这行来钱太慢。”吾斯曼•塔利说,他对艾德莱斯绸怀着复杂的感情。一方面,他对艾德莱斯绸的传承感到忧心。现在,传统手工艺人普遍年龄较大,而年轻人又不愿意学习传统技艺,艾德莱斯绸的传承面临很大的困难。

    吾斯曼•塔利说,爷爷那代在家里制作一块艾德莱斯绸,需要煮茧、抽丝、扎染、手工织布等工序,全是一个人完成,一个月才能做成一件衣料,而如今他在工厂里,每道程序还有专门的工人去负责,快了很多。

    吾斯曼•塔利也曾学过机织艾德莱斯绸,省去了传统煮茧、抽丝、扎染的过程,比自己手工编织出活快几十倍的速度,看着花样繁多、颜色靓丽的成品,他惊讶了。他说,传统的技术不能摒弃,先进的理念也必须吸取,只有把传统的手工技艺融入到现代工艺中,才能编织出更美的艾德莱斯绸。

艾则孜•如则:那个拉着大家种红枣赚钱的人

4月15日18时,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阿日什村,艾则孜·如则在红枣林地里查看枣树的长势,指导村民种植方法。李瑞 摄

4月15日18时,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阿日什村,艾则孜·如则在红枣林地里查看枣树的长势。李瑞 摄

4月15日18时,艾则孜·如则在红枣林里查看枣树的长势,指导村民种植方法。李瑞 摄

艾则孜·如则带领全村的村民种植红枣发家致富。李瑞 摄

    艾则孜•如则在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的12个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那个拉着大家种红枣赚钱的人。”这是村民们对他最直接的描述。

    4月15日下午,和田市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阿日什村。村里正在举办手拉手结对子文艺活动,舞台下的人群中,艾则孜•如则和几个朋友陶醉于台上的歌舞表演中。

    57岁的艾则孜•如则曾在阿日什村担任过14年的村支书。

    阿日什村是一个自然条件相当恶劣的村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不管种什么都不活,村民们宁可弃地而去,也不愿意留下来。

    “都是一片沙地,第一天种下去的农作物,第二天就被风刮没了。”艾则孜•如则说,当时村里有750亩地,其中有200亩地都被抛弃。

    1990年,艾则孜•如则担任村支书后,开始组织村民开荒、修渠、修路、种树。可是,光靠种庄稼,村民一年的收入只有一两千元,根本上不去,艾则孜•如则开始着急了。

    2002年,艾则孜•如则决定出去转转,讨教下别的村致富的经验。他发现,有一个村子,从1987年就开始种植红枣,村民收入相当不错。

    “回到村里,我跟村民们说种红枣,没一个人同意。”艾则孜•如则第一天种上的枣树苗,第二天就被村民拔了。

    艾则孜•如则想了个办法,他组织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村民,带着他们去最早种红枣的村里看,还去了皮山县。可村民还是不敢。

    几天后,艾则孜•如则又想到一个办法:农民在地里种枣树,他联系老板承包,连续承包六年。第一年一棵树的承包费为15元,第二年20元,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年全部30元。这下村民愿意了,纷纷种上了枣树。枣树挂果后,艾则孜•如则让老板当着村民的面数赚来的钱,三年后,再也没人愿意承包出去了。

    艾则孜•如则笑呵呵地说,就这样,村里种红枣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全村750亩地,全部种上了红枣。有些红枣地里,还间作小麦。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2004年,艾则孜•如则生了一场大病,在思索很久后,他决定辞去村支书这一职务。辞职的那年,村民的枣树刚好到了第三年,村民们的收入大幅提高。“所以,后来任职的村支书只要遇到难题,还是第一时间找我帮他。”艾则孜•如则说。

    2012年,村民买买提玉素甫•阿布都拉刚分家出来,没地没房子,走投无路之下找到艾则孜•如则。艾则孜•如则安慰道“你别怕穷,人只要动脑子勤快点,穷只是暂时的。”

    艾则孜•如则将自家的红枣免费给他,让他去卖,还借钱给他,让他去收别人家的红枣,也去卖。

    买买提玉素甫•阿布都拉先少量收一点,拿到乡里、县里卖,后来越收越多,拿到市里卖。“这小子,去年收入比我还高,一年25万元,有干劲!”艾则孜•如则说。

    去年,艾则孜•如则看村民家门口的土路,一刮风就尘土飞扬,于是自己开车去村外30公里的地方,拉了一车石子,铺了4公里的乡村道路。

    “几年前来过我们这里的人再来,肯定都找不到门了,我们近几年的变化超过了过去几十年的变化。”艾则孜•如则伸出食指一脸骄傲地说,最早阿日什村是全乡12个村里最穷的一个村,现在则是全乡第三,以后还会成为第一。

买买提依明•艾力:使维吾尔传统医术与现代医学融合发展

和田地区维吾尔医医院,首席专家、肾病糖尿病科主任买买提依明·艾力。李瑞 摄

4月16日17时,买买提依明·艾力(左二)带着医生护士在病房巡诊。李瑞 摄

4月16日18时20分,买买提依明·艾力为病人诊断病情,望闻问切是维医传统的诊疗手段。李瑞 摄

18时20分,买买提依明·艾力为病人把脉,看舌头诊断病情。望闻问切是维医传统的诊疗手段。李瑞 摄

    经过两天的炙热后,和田市毫无悬念地迎来了沙尘暴天气。

    4月16日早晨7点,通宵的狂风依旧在耳边叫嚣着,和田地区维吾尔医医院首席专家、肾病糖尿病科主任买买提依明•艾力就起床了。

    每天这个时候,“生物钟”就像起床号吹响一样,如期而至。买买提依明•艾力穿上舒展的西装,准备吃个早饭去上班。

    他喜欢自己的职业,一部分原因,源于他对医学本身的热爱:“能为患者解除痛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荣耀”。还有一部分原因,则源于他的爷爷对他的教育:“维吾尔医学是维吾尔族群众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医学体系,虽然它只在小范围内被应用,可它有独特的医药理论和诊疗方法,你一定要传承下去,让他的技术精华发扬光大。”

    买买提依明•艾力把我们带到办公室,在一个人体结构图前,讲起了他的故事。

    买买提依明•艾力出生于维吾尔医学世家,他的爷爷艾力汗•赛地艾合买提,是当时全疆有名的维吾尔族医生,也是他们家族的第二代维医传人。在和田市,只要一问“艾力汗医生住哪?”无人不知。

    买买提依明•艾力记得,小时候,家里最多的就是病人、草药,以及一柜子大小不一的的病历本。从五岁那年起,他开始跟着爷爷读医书,学诊脉。那时,长大后当一名医生的愿望,在他幼小的心灵扎下了根。

    1974年,买买提依明•艾力进入和田地区维吾尔医医院,如愿成为一名医生。在很多医院名老专家学者的指导下,他努力地学习维吾尔医学、维吾尔医制剂学、药材和维吾尔医临床经验。

    41年来,他为和田地区卫生学校,喀什地区卫生学校等全疆各级维吾尔医医院培养了大量的医务人员。仅和田地区维吾尔医医院就有40-50人,医院的15个科室里,每个科室的骨干都是他的徒弟。

    除此之外,他还在沿用传统维医观气色、听声息、问症状、摸脉象、调体液的技术基础之上,采用了很多新技术、新手段,使维吾尔传统医术与现代化医学融合发展。

    买买提依明•艾力有一个独特的学术思想,他认为疾病与肝脏有着直接的联系,治疗各种疾病首先要调节好肝脏才能治愈好疾病,肝脏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治愈率。有一个很好的例子,那就是,2004年,阿克苏地区有位患者,因为得了严重的慢性肾炎,几度被医生下了死亡判决书,可是在买买提依明·艾力连续五次的医治后,现在仍在工作。

    在买买提依明•艾力的引导下,他的三个孩子全部从医。其中,两个孩子继承家业,从事着维吾尔医学工作。买买提依明•艾力也被评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将自己41年的工作经验,总结编写了《维吾尔医实际治疗手册》和《常见消化系统之病的治疗》两本书,已送到新疆卫生出版社,将于近期出版。

    买买提依明•艾力说,博大精深的维吾尔医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传承和发展中医文化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共清丰县委宣传部/清丰县融媒体中心 豫ICP备202102292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2000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032 版权所有 清丰网
举报电话:0393-7239188 举报邮箱:qingfengwok@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