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纵横新闻纵横
独家专访崔洪建:中英文化交流应更加重视“融合”
发布时间:2015/10/23 11:13:32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关闭本页]

崔洪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伦敦时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举行的欢迎晚宴并致辞。习主席表示,中国和英国是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一直相互影响。中英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丰富了各自文明成果、促进了社会进步,也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英建交以来,两国文化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机制不断创新,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文化关系已经成为中英关系的重要支柱之一。近日习主席访英使得中英关系成为热门话题,人民论坛网以此为契机采访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为广大网友带来关于中英文化交流最权威的解读。

今年是历史上首个中英文化交流年,谈到文化交流在中英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崔洪建研究员认为,我们推进对外交流,首先要做的是定位与打基础,打好基础要靠文化,这就涉及到人文、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方方面面,这几天大家都在密集关注经贸交往,但其实文化才是两国关系的切入口,应先从文化角度进去,通过双方的历史文化名人、文明成果等等找到共鸣,相互学习借鉴;此外,文化是真正作用于心灵的,文化可以带来真正的精神交流,可以提升交流的品质,使合作更加丰富,从而有利于中英关系发展。

中英两国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都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都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两国之间的交往曾长期是东西方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双方如何更有效地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崔洪建研究员也给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目前中英文化交流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例如英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英国有近30家孔子学院和100多所孔子课堂,数量高居欧洲国家之首;大约有15万中国学生在英国留学,多于任何其他国家。未来,双方文化交往应更具有针对性,政府推动固然重要,但除了政府层面,民间交往也要增多,如大学之间、学术机构之间的交流,还要鼓励“people to people”的交往,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心相知,这是大的趋势;要更多强调“融合”,而不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要注重发掘观念、概念方面的交流,主动设置议题,共同去讨论一个问题,例如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英国与中国历史上曾经是盟友,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与契机,在融合中促进中英关系,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另外,说到观念的输出与交流,英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英国的文化输出很成功,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英国贸易投资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向世界各国展示英国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英国非常注重对当地文化环境的开辟和改善,真正实现了“润物细无声”。崔洪建研究员建议,未来,中国在文化输出方面,也要重视“融合”,在融合中以适当方式开展合作,继续推动中国文化在英国的传播,实现互利共赢。

习近平主席访英将引领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步入“黄金10年”,这一“黄金时代”无疑是建立在中英两国彼此之间的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文化认同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引领者。在文化软实力上,中英各有千秋,又走在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的同一条路上。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中英关系的重要支柱,相信未来中英文化交流还有更多拓展空间值得期待。

(人民论坛记者王卓怡采访整理)

中共清丰县委宣传部/清丰县融媒体中心 豫ICP备202102292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2000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032 版权所有 清丰网
举报电话:0393-7239188 举报邮箱:qingfengwok@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