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房前屋后井然有序;街头巷尾,一抹抹“志愿红”随处可见;乡文化广场里,嬉笑的孩童留下一串串清脆爽朗的笑声。正值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守正创新、提质升级之际,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文明城市创建与百姓美好生活正在实现同频共振。
一大早,古城乡文明乡镇创建“店外经营专班”的党员志愿者们,来到古城集综合市场附近,开展垃圾清理。作为全乡人流量最大的综合市场,如何能时刻保持干净整洁,党员志愿者们有着自己的“绝招”:“搬家式”大扫除、制度约束、政策奖励、积分管理等一个个“有温度”的暖心举措让原先“脏乱差”的市场实现智慧式的“大变身”。
为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乡2名科级干部+43名机关干部+60名党员志愿者包联了131个重点门店,开展组团服务,通过“志愿帮扶”、“暖心周末”、“党员示范门店”等行动,让志愿服务“到家”,为文明城市创建“赋能添彩”。
从日常入手、从细节突破,全乡500余名党员志愿者们抓住治理末梢,下好绣花功夫,破解了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难题,并通过党员引领带动作用,让如今文明创建工作不再是政府机关干部的“独角戏”,而是全乡42000多名群众的“大合唱”,每个人都是志愿者,
每个人都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份子。
炎炎夏日,走进古城乡梁村,街边的小游园里绿树成荫。傍晚,人们在小游园的凉亭下纳凉、唠家常,一个个“小游园”让村民有了聚会休憩的地方。“从乱停乱占的空地变成全村的“会客厅”,这里现在好不热闹。”家住梁村的村民刘阿姨说。细数全乡环境的变化,古城乡垃圾分拣站的环卫车司机老王同样有发言权,“以前,马颊河里到处漂着垃圾,河水又黑又臭;古城集上垃圾桶不够用,垃圾遍地都是”。2021年以来,古城乡对境内的2条河段进行改造提升,完成坑塘治理7处,铺设下水管道4600余米;路面综合提升10000余平方,投放标准化垃圾桶2100个,聘用全职环卫工93人;集中整治店外经营23处,清理“私拉乱建”11处,安装太阳能路灯310盏……随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质增效,一件件惠及群众的民生实事得以落到实处。
从“一处美”到“全乡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一抹志愿红”到”全乡文明风”,古城乡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标准,让一项项文明城市建设的“责任清单”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
“文明建设是一项没有尽头的‘幸福接力’,我们要紧紧围绕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让生活因文明更美好。”古城乡党委书记夏振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