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乡镇动态乡镇动态
大流乡以“五抓五促”破题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2/10 8:50:03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关闭本页]

2024年以来,大流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清零”目标,以“五抓五促” 为有力抓手,团结带领全乡人民,以清醒的答卷意识、强烈的责任担当、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勠力同心,真抓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描绘了乡村振兴新画卷:

(一)推动产业升级,激活发展引擎
依托独特的乡域特色与丰富的资源优势,秉持 “名、优、特、新、高” 的发展理念,大力建设农业示范基地,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与经营主体,成功打造多个知名农产品品牌,全乡产业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一是整合资源,传统产业焕新。对伍钰泉、乾雨、绿源等 6 家面业企业进行优化重组,成立清丰面业集团。通过技术合作、市场拓展与产业链协同,推动传统面业向高端化、规模化迈进,进军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借助 “招才引智工大行” 活动,成功引入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破解的 “冷冻面粉开裂” 技术,开辟冷冻食品专用面粉新市场。
二是延链拓链,打造特色品牌。通过协调金融贷款、开展技术培训等,全力打造“中信鸽业”绿色养殖品牌,并积极推动中信鸽业二期项目顺利开工。注册“清丰鸽局”商标,开发烧鸽、酱板鸽及其他系列精深加工熟食产品,依托中信鸽业,投资 20 万元打造“党建 +”鸽子特色文化展厅和美食品尝餐厅,实现特色养殖的规模化与品牌化发展。
三是文旅融合,催生美丽经济。深度挖掘本土文化与自然资源,引入专业文旅规划设计团队,精心串联岳飞文化园、红色主题广场、“清沐农庄” 民宿等景点。在“五一”、国庆假期,成功接待本地及外地游客5万余人,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壮大乡村经济的创新之路。
(二)聚焦环境整治,提升生态品质
将生态环境治理作为常态化重点工作,建立“乡村建设办公室统筹抓总、各村具体实施落实”的高效联动机制,凝聚各方强大合力,扎实开展村居环境提升行动,实现乡村环境的华丽蝶变。
一是精细整治,扮靓乡村容颜。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 “脏、乱、差”问题,实行领导班子分区包靠,党员干部与网格员协同作战,针对全乡主干道、进出村道路、房前屋后、排污沟渠等重点区域,开展 6 轮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带动5000 余名群众参与;大力实施森林乡村建设项目,完成袁屯、刘圈等5个村和黄金路廊道的整体绿化提升,累计栽植石楠、国槐等 2000 余棵。
二是严防严控,攻坚蓝天保卫。全面落实全域全时段秸秆、垃圾、落叶禁烧工作。通过张贴标语、喇叭广播、宣传车巡逻等方式,全方位、不间断的禁烧宣传。压实村干部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建 4 支巡逻队和 1 支机动队,确保火情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结合罗屯秸秆收储项目,大力推广秸秆能源化利用,有效解决 5000 余亩秸秆的粉碎、堆放、燃烧难题。
三是河湖治理,守护碧水清波。严格落实 “河长制”,督促乡村两级河长巡河 3360 次。以河湖清“四乱”为重要抓手,动人员 400 余人次、工程机械 100 余台次,实施马颊河、潴泷河等河道清淤工程 21 公里。针对辖区内企业、畜禽水产养殖点、入河排污口等重点部位,开展污染源排查17 次,全乡河道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三)创新多元共治,涵养文明乡风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一是创新治理,汇聚民智民力。创新推行“党建 + 两长”街巷长制,明确 31 名村党支部书记为总街长,从乡贤“五老”中精心选取 426 名胡同长,实现街道胡同全覆盖,构建起支部统领、“五老”积极参与的共治新格局。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干部、外出务工创业成功人士、党员群众代表等召开联谊座谈会,广泛听取关于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民生实事等方面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 21 条。
二是建章立制,引领文明风尚。全面完善各村《村规民约》,规范村级红白理事会运作,坚决抵制高额彩礼等不良风气。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孝老子女”“乡村光荣榜”“文明家庭” 等评选活动,成功推举县级 “好婆婆”1 人、“家庭工作先进个人”1 人、五好家庭 1 户,以榜样力量引领文明新风尚。
三是文明实践,丰富文化生活。持续巩固 32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标准化建设,通过 “宣讲 + 志愿”“宣讲 + 新媒体”等多元化载体,开展 20余场宣讲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同时,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舞台艺术送基层”“四季村晚”“书画作品展” 等各类文体活动 60 余场次,受众群众达 1.6 万余人,极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改革探索先行,激发内生动力
乡级统筹谋划,带领群众先行先试,抓改革、促活力,全力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功实现收入5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其中王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5万元,袁屯村、刘圈村超过20万元,大岳庄村、苗屯村达到6万元。
一是党建引领,开拓发展新路。坚持党建引领发展,鼓励村级党组织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创办或领办实体项目,大力发展特优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利益联结,成功开拓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渠道。全乡 31 个村党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51 家,带动 3600 余名群众积极参与,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 50 余万元。
二是模式创新,健全联结机制。各村根据自身实际条件,积极探索产业带动、资源开发、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发展途径,形成“家庭经营收入+务工收入+分红收入”的增收新模式。王庄村按照“支部+合作+农户”模式,创办清丰县泰丰粉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 38 户农民完成办证手续,年收入约增加 3 万元,持续推动粉皮加工产业向工厂化、规模化发展,激活集体资产动能,增加集体经济效益。
三是资源整合,盘活闲置资产。依托撂荒地整治和集体资产资源盘活,建设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等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前李家原食用菌基地盘活改建为瓜蒌种植基地;刘圈村整合土地、大棚、鸡舍等,打造“党建 + 食用菌”培育基地和大型现代标准化禽类养殖厂;王庄村整合 300 余亩土地建设蔬果产业园;前大流流转 50 亩土地,成立恩弘果蔬种植合作社,推出“柿言”品牌西红柿;以堤洼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的金银花种植面积稳定在 3000 亩以上。
(五)深耕党建沃土,夯实振兴根基
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大起底、大整治、大规范、大提升”行动,全面排查薄弱环节,整治突出问题,规范工作制度,提升工作质量,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是深化创建,激活党建效能。深入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明确创建规划,细化工作举措,建立完善责任体系。分管区加强业务指导,规范村级资料管理。利用“支部书记周论坛”,引导各党支部在基层社会治理、党建品牌打造等方面比学赶超。扎实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建立“首尾联动”体系,成功实现罗里固、孟家、夏庄3个软弱涣散村的整顿转化。目前,刘圈村达到 “五星”创建标准,王庄、邵圈等4个村达到“四星”创建标准。
二是锻造队伍,提升战斗实力。把建设高素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作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讲、述、评”活动,举办能力作风大讲堂、“讲廉”专题讲座49场,开展支书述职述廉 “大比武” 活动 4 场。强化党员理论武装,开展“支部夜校”“万名党员进党校”等培训 17 期。用好“选、育、管、用”四字诀,摸排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 64名,村“两委”其他成员后备力量93名,为村级“两委”换届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升级服务,优化党群中心。充分发挥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作用,推行“党建 + 政务服务”模式,优化 31 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设置,落实村干部集中办公、值班值守制度,营造整洁舒适的办公办事环境。推行“党建 + 志愿服务”模式,成立33个志愿服务队,组建村民服务微信群,探索网络在线咨询服务,为村民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中共清丰县委宣传部/清丰县融媒体中心 豫ICP备202102292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2000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032 版权所有 清丰网
举报电话:0393-7239188 举报邮箱:qingfengwok@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