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召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讲话指示,贯彻中央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精神,对我省党史学习教育进行总结,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作出部署。我们要持续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两个确保”提供不竭动力和坚强保证,切实做到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一)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讲话精神,结合自身情况,持续确保学习教育有所遵照、有所对标。在方案设计上,科学设定学习内容、主要环节、开展方式、阶段要求、考核标准等,搞好统筹兼顾,做到化繁为简;在操作层面上,立足基层资源配备和承受能力,避免形式主义、“空对空、两张皮”;在工作布局上,要与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紧密结合,有机衔接。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管党治党的责任清单。突出领导带头,坚持以上率下。实行部门联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由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方案制定、组织协调和督导指导。
三是提升保障能力。打造高素质党史宣讲队伍。充分调动党校、高校、社科院等单位的力量,组成专业的党史宣讲团。开展党史宣讲队伍素质提升行动,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加大组织培训力度。将党史纳入各级干部培训学习的必修课程,尤其是党校(行政学院),要设立党史专题单元,保证学时要求。
(二)进一步精准学习内容
一是丰富学习素材,优化学习内容。提供党史文献书目。既要有原汁原味的历史文献,保证读原著、学原文;又要有权威客观的各种书籍,满足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录制党史专题讲座视频。邀请专家学者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录制有关党史的讲座视频,通过互联网和自媒体等有效途径广泛传播。选树一批有信仰感召力、理论说服力、思想穿透力、政治凝聚力的党史题材影视作品,编印史学理论手册,增加史学理论学习内容。
二是坚持分类施学,实现按需培训。一方面,科学设置培训内容。针对不同级别、不同岗位、不同文化层次的党员举办特色主题教育培训班、轮训班,努力构建班次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齐备、效果更加明显的分类别分层次培训格局。另一方面,坚持分类分层施学。特别要与农村基层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考虑农村党员普遍年纪偏大、科学文化水平偏低的现实,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三是抓好“三个”结合,凸显地方特色。与地方的党史相结合。组织专门力量认真梳理地方党史,系统梳理展示,开设“地方史”相关课程。与地方的成就目标相结合,系统挖掘地方发展的突出成就、贡献价值,提振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士气。与地方的教育资源相结合,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基地,分批、就近组织全省党员干部到相应的基地现场教学。
(三)进一步创新学习载体
一是改进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综合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限制。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综合运用表彰奖励、典型引领、成果展示等教育形式,多角度开展教育活动。邀请亲历者“口述历史”。挖掘和发动党史亲历者,如老党员、老战士、重大活动组织参与者、重大事件亲历者参与宣讲。
二是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善于发挥新媒体作用。充分利用网站、“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探索互联+学习教育,制作推送政论短片、微动漫、微视频、微电影、H5等,定期、定向推送,使党史学习教育通俗化、大众化、生活化、日常化。加大党史实践体验。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教育资源和党性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现场式、体验式、互动式学习教育。丰富和拓展学习载体。采取举办知识讲座、演讲比赛、组织知识竞赛、开办学习专栏、开展专题学习交流、警示教育、组织外出实地参观学习等形式。切实鼓励创新。加大对基层的创新激励,及时总结推广好方法、新模式。
三是以集中学习有效带动日常自学。引导自觉主动学习。督促党员干部结合自身的文化程度、实际需要,开展自主化学习。加强集中学习研讨。结合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作用。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广泛开展党史问题大讨论、主题党日、联学共建等活动。
切实做到党史学习教育常态长效,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抓住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这个重点。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发挥示范效应,引导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作出表率,通过持续深入学习,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副教授 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