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清丰要闻清丰要闻
【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身边的蘑菇书记---赵玉甫
发布时间:2021/6/23 16:20:36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关闭本页]

 

      诉不完的菌菇情,讲不完的菌菇经。说起种植食用菌,马庄桥镇赵家村党支部书记赵玉甫就会扬起笑脸、滔滔不绝。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他把精准扶贫与食用菌种植紧密结合,使全村群众脱了贫致了富,被大家亲切地称作“蘑菇书记”,小小食用菌撑起该村致富伞。

 

 

      2017年以来,赵玉甫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充分发挥党员“领头雁”作用,带领赵家村村民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最初,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响应。他组织27名党员成立了“基地党支部”,设置“党员示范岗”,选定27个有发展意愿的困难群众户,27名党员干部对其进行"一对一"帮扶,27座大棚在赵家村拔地而起,成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先行军”。群众种植的积极性提高了,赵玉甫就变的忙碌起来,他开始帮助群众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帮其买菌种、找销路,人手不够时帮他们下棚干活,大大激发了群众的干劲。

 

 

      同时,赵玉甫针对贫困群众劳动能力强弱等不同情况,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了4种模式,即“出钱又出力”的“包棚创业”模式、“出钱不出力”的“菌包托管”模式、“出力不出钱”的“劳务承包”模式、“不出钱不出力”的“互助救济”模式,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积极参与,鳏寡孤独等无劳动力的也可享受到政策红利,真正实现了“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在赵玉甫的带领下,如今的赵家村将食用菌大棚从最初的27座发展到如今的650座,种植香菇和黑皮鸡枞菌等品种,成为全国最大的黑皮鸡枞菌生产基地。还创设大地密码电商平台,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日产2万包的菌包加工厂、大型烘干房10座、冷库1500平方米,实现了食用菌产业裂变,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庄252户贫困户808人稳定脱贫,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

 

 

      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同时,赵玉甫以食用菌产业为依托,大力建设蘑菇文化园、赵氏文化园,着力打造食用菌文化,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全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赵玉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一殊荣,他以菌株裂变,换幸福花开,一心为村民谋福利,把“金蘑菇”种进村里,不仅带领村民脱了贫,更奔向了小康。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赵玉甫和全村的父老乡亲对未来都充满了希望,他们坚信一定能够实现乡村振兴之梦。

 

中共清丰县委宣传部/清丰县融媒体中心 豫ICP备202102292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2000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032 版权所有 清丰网
举报电话:0393-7239188 举报邮箱:qingfengwok@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