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累计为农民工提供1.7万个就业岗位,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完成774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791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026人。”9月14日,清丰县人社局机关党委书记任献伟向记者展示了一组亮眼的数字。
在清丰,农民工返乡回流,在家门口高质量就业正成为新趋势。
清丰县六塔乡菌菇基地里,河南华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帅耐心向群众讲解菌菇种植知识。
90后的董国帅虽然从事农业,却是一个很潮的人。他曾是一位新媒体达人,凭借经营平台账号收入可观。2018年,一次返乡时他看到县里有1万多座食用菌种植大棚,便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返乡回家,把家乡的菌菇打造成“网红”,推销到全国各地。
如今,当年返乡创业青年的梦想实现了,河南华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每年通过网络销售“食用菌”等农特产品达7000万元。
“我是土生土长的清丰娃,这两年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许多在外的清丰籍青年认识了我,他们有些返乡加入了我的团队,有些和我建立了合作关系。”董国帅告诉记者,近年来,企业提供了283个电子商务服务岗位,辐射带动周边600余人就业。同时,成功孵化出10个村级网红直播站点,服务于各乡镇农副产品的宣传与销售。
其实,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正发挥自己所积累的专业知识、资金等优势,加速返乡创业带动农民工就业,他们正成为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任献伟介绍,为了推动农民工市民化高质量发展,清丰县从支持创业创新、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和强化技能培训等方面入手,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比如,印发《清丰县开展县域农民工市民化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方案》;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担保基金,今年以来,支持返乡创业人员贷款879万元;成立清丰县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线上线下双向发力,提供不间断就业创业服务;在北京、深圳、福州3地召开返乡创业恳谈会,今年在京举行的返乡创业恳谈会暨“双招双引”推介会上,成功签约项目13个,签约额达71.15亿元;在全县各乡(镇)成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机构17个,建立“零工驿站”26个……
“前不久,清丰县被省人社厅确定为‘河南省县域农民工市民化高质量发展试点县’。”任献伟说:“从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到推动农民工市民化高质量发展,我们不仅多措发力,也在查漏补缺,通过不断健全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让农民工在家门口‘敢创业’、‘好就业’、‘就好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