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清丰风光清丰风光
调查研究 | 激活“忠勇”资源 打造“忠孝”顿丘
发布时间:2024/8/8 8:10:17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关闭本页]

激活“忠勇”资源 打造“忠孝”顿丘

——关于加大南霁云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力度的建议

“孝道之乡”是清丰县的重要标识,并广为人知。但是,清丰县以唐将南霁云为代表的忠勇文化,却知者甚少。省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后,县委办公室深入双庙乡、文广局等部门、乡镇实地调研,并登门请教我县部分民俗学者,按照会议精神,针对我县南霁云忠勇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霁云其人

(一)地道清丰人。据《后唐书》记载:“南霁云,唐魏州顿丘(今河南清丰县)人,少时微贱,为人操舟……”。《清丰县志》对此亦有记载,第488页详细记有南霁云随张巡平叛“安史之乱”的史。其家乡清丰县双庙乡南寨村南氏族谱,也可查到南霁云的,因此,南霁云是地地道道的清丰人是有据可依的,也是毫无争议的。其中,南霁云啮指明志、怒射浮屠、慷慨赴义的故事广为流传。

(二)忠义且英勇。对于南霁云的忠勇,历代文人士大夫称颂不断。霁云亡后50年,有“百代文宗”之称的韩愈为其撰文《南霁云威武不能屈》,“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为其撰写碑文《南府君睢阳庙碑并序》,二人作为与其同时代的文人,记录更为真实,也更为生动。之后,宋初思想家石介对南霁云的评价是:“身轻鸿毛,名重泰山。”明代名宦沈炼在大名府南将军祠落成之际,赋诗称颂南霁云:“珂里至今隆俎豆,长留英气壮山河。“两个半圣人”之一的王阳明更是著有七言律诗《南霁云祠》,表达了对南霁云的怀念和敬仰。”清初,文坛盟主王士祯过泗州(今安徽泗县)南将军庙时,感怀南霁云之英烈,留有“呜呼南八真男子,中丞侍郎同日亡,碧血斓斑照青史”之句。近代,更有梁羽生知名小说《大唐游侠传》盛赞——”敢笑荆轲不丈夫,直呼南八好男儿“。可见唐代以来,南霁云的忠勇是有口皆碑。

(三)影响今尚在。自唐肃宗在位至今日,云南、贵州和河南商丘一带仍保留南将军的祠堂或庙宇,以城隍爷或是黑神供奉,因南霁云英勇过人、正义耿直的特点,其神职为救火禳灾、启梦捉凶与护境安民,香火甚是旺盛,其人面相凶煞且黑,在南方被称为“黑神”。道教书籍《历代神仙通鉴》中更是将其称“前身为张飞,后身为岳飞”,成为百姓心目中的神,并且得到了唐代以来被睢阳之战护佑而免遭叛军屠戮的江南民众的积极响应,对南霁云等人的祭祀传统遍及长江以南和台湾的广大地区。“宋代,南霁云成为汴州开封五王庙的五王之一。元代,贵州已有名为忠烈祠的祠庙,单独祭祀南霁云。明洪武年间,贵州都指挥史程暹已建忠烈庙于贵阳城中,专祀南霁云,并将其祭祀定为“每岁春秋二祭,于贵州布政司官库支银买办祭品,令宣慰司正官择日致祭”。从祭祀费用出自库府来看,南霁云已被纳入明代地方官府的祭祀体系之中……

至今,在湖南湖北云贵高原等许多地方如湖南泸溪县、湖北来凤县以及贵阳市中华南路都有“黑神庙”,清同治版《来凤县志》载:“黑神庙,……祀唐睢阳殉难南将军霁云。”在这些庙里,南霁云被神化为“黑龙菩萨”“黑龙王”,庇佑着一方百姓。甘肃天水地区,对南霁云的信仰更甚。据不完全统计,天水市五县二区范围内有南霁云庙宇达200余处。每年的“二龙王”五月会,“二爷”“活身”都会以出宫巡游的方式为百姓赐福避难,届时县城街道两旁的大小铺面鸣炮相迎,捐资香火。出了甘谷县城,“二爷”便开始从各个村镇依次传递,(当地人称之谓“打教”)大村停留三天,小村停留一天,三天的称之谓“全教”,一天的称“半教”。同时甘谷县还根据南霁云的事迹,排演了秦腔历史剧《睢阳魂》,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南霁云的敬仰之情。

二、家乡现状

据县志记载,清丰曾有南将军霁云祠、南公庙,因历代重视程度不够已经不复存在。上世纪80年代,由双庙乡南寨村南姓族人集资建设的南霁云祠堂因缺乏资金维护,如今只剩断壁残垣。目前,我县只有历史留存的南霁云墓、1998年于县城东北城角重塑的南霁云雕像、2017年建立的南园,除此之外,没有相关文化项目、创意产品、品牌打造与宣传。

位于纸房乡谢朱楼村的南霁云墓

贵阳市纪念南霁云的“忠烈宫”

位于贵州省织金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神庙

甘肃省天水一带民间祭祀南霁云的“五月会”

南霁云墓位于清丰县东十里纸房乡谢朱楼村南300米处,南去潴龙河750米,北去清六公路250米,毗邻梅庄野生动物园和单拐旅游专线,具有显著的文化旅游价值。据史料记载,其原墓地广30亩,古柏参天,碑碣颇众,墓冢高3米,围30米,明朝名宦沈练曾拜谒,并勒石纪念,今俱废,仅余墓冢及1985年南氏族人捐资修建“唐将南霁云之墓”碑一通,占地不足10平米。2021年省文物局曾发布《关于开展历代名人墓保护展示利用工作的通知》,但因墓碑周围均属基本农田,协调工作难度较大,清丰县并未上报此项目。

2016年南霁云墓碑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但此名片缺乏系统塑造与运营,并未依托南霁云形成的“将军故里”“忠勇之乡”等人文符号。据了解,全县对文化系统无人对南霁云进行系统研究,除南寨村民外,县内百姓鲜有人能详细讲出南霁云具体情况,将军的事迹甚至从甘肃了解。

三、开发考量

(一)有历史依据。无论是《后唐书》《清丰县志》或是《南氏族谱》均有详细记载证明南霁云为清丰人,而韩愈、柳宗元、王阳明等为其撰写的文章诗词更能印证史书中所记载的忠诚勇猛,相较于我县另一历史名人张清丰来看,南霁云英勇事迹历史依据更为充足、支撑力强,且属地至目前并无争议。

(二)有工作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这篇重要文章指出,“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从我县来看,国史学习宣传这门必修课仍有欠缺,作为安史之乱期间血战睢阳“守一城,捍天下”的将军,在其故乡的知名度并不高,据随机访问显示,我县仅双庙乡南寨村周边对南霁云了解程度较高,其余乡镇知道南霁云为清丰人的少之又少。反观甘肃天水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天水市五县二区范围内有南霁云庙宇达百余处,同时甘谷县还根据南霁云的事迹,排演了秦腔历史剧《睢阳魂》,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南霁云的敬仰之情。

(三)有现实需要。文旅产业被称为继工业、农业、服务业之后的“第四产业”,根据省市旅游发展大会相关安排部署,及我县当前发展文旅产业的需要,更应将文旅深度融合,对南霁云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和挖掘,拓展其“闪光点”,增强吸引力。其次,南霁云忠诚、勇猛的精神也非常契合我们现在所倡树的“忠诚、干净、担当”新时代干部精神,通过发掘宣传南霁云的英勇事迹,能够更好的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爱国、仁义、忠诚履职等。

四、思考建议

(一)民俗活动先行。建议成立“南霁云研究会”之类的研究机构,由市有关领导、文化、史志等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员组成,并聘请国家、省、市有关文史专家担任顾问,专门从事对南霁云的研究工作,通过开展查阅史料、走访民间、寻找族谱、考证遗址、搜集文物和学术研讨等工作,适时举办南霁云诞辰忌日纪念活动、南姓文化论坛、南氏祭祖寻根等民俗活动,使南霁云重新“活”起来,从而发挥其名人效应及作用。

(二)基础设施补课。当前南霁云墓与南氏祠堂过于破败,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县财政情况量财办事,对其进行稍加修整就会立刻见效,以“微改造”推进基础设施的有机更新,而后通过吸引南姓乡贤回乡祭拜等,用好乡贤力量对基础设施进行持续提升。同时在合适位置设立南霁云雕塑、悬挂标示牌或以南霁云命名城区主干道,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三)现有资源联动。一方面利用好位于单拐大道路北的公路驿站,该驿站与南寨村口相距百米,建成后未移交村级管理,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建议将该公路驿站充分利用,作为宣传红色、忠勇的一方文化阵地。另一方面南寨村地理位置优越,与我县现有红色旅游路线单拐——沙格寨紧邻,今年在其周围又新打造革命老区桂寨,建议将南寨与现有的红色旅游线路串联起来,深化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开发,丰富景区内涵、延长路线链条,争取做到让游客“三个小时吃顿饭,六个小时住下来”,破解“平时不来人、来人不消费、消费不过夜”的尴尬境地。

(四)网络媒体加持。一方面探索信息化赋能的新路径,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信息采集,尝试培育文化遗产数字化新业态,通过系统采集、筛选、存储将南霁云相关的诗赋、画像、轶事、碑刻、墓葬等资源进行数字化,联合图书馆、档案馆等文化机构整合南霁云文化资源元数据,建立数据库和南霁云记忆网站,为其项目与产品的创意研发提供素材库。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常态化多元化宣传推广,网络传播具有便捷、迅速、互动、多元、成本低等特点,可以实现超越指数级的“爆炸式”效应。如周口太昊陵,在去年庙会期间,因当地小吃压缩馍摊位拍出98万的高价通过网络平台爆火,吸引众多游客前去打卡,单日参拜人次高达82.5万。

来源:清丰党办

中共清丰县委宣传部/清丰县融媒体中心 豫ICP备202102292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2000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032 版权所有 清丰网
举报电话:0393-7239188 举报邮箱:qingfengwok@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