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清丰风光清丰风光
清丰县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4/11/2 9:23:02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关闭本页]

近年来,清丰县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为载体,加快补齐城乡商业设施短板,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大力提升了县域商业综合承载能力。2024年1—9月份21家电商企业农产品销售额11.2亿元,同比增长46%,2024年9月,清丰县入选全国第二批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

一、强筋骨,构建三级物流体系。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完善物流配送网络,畅通城乡流通渠道,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完善配送网络。依托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工程,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2个、乡镇电商物流服务站34个、村级物流服务点475个,规划县乡村配送路线4条,吸引中通、圆通、申通、极兔、百世汇通、韵达等6家快递企业入驻。目前已实现快递物流“村村通”。二是提升数智管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AI等智慧技术,搭建“智慧仓储”物流管理平台,推广统仓共配模式,指导企业购置自动分拣线、操作台、冷链物流车辆等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分拣场地,构建供货商、仓储中心、配送、村级服务站四平台协同的智慧供应链网络体系,实现配送全网调度、全网指挥、全网监控,推动工业品下乡快递从县到村、农产品从村到县“一日达”。三是完善冷链运输。投资2亿元建设濮阳市高端酒店食材唯一储藏库——万邦•濮阳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冷库,采用国际先进的二氧化碳复叠式制冷工艺开展海鲜、水产冻品类低温储存,利用11部智能梯控系统出入库,安全高效保障冷链食品存放需求,低温库容25万方、保鲜库容2万方,总库容10万吨,单件当日可达濮阳市五县四区辐射周边半径300公里。已入驻商户400余家,年周转量10万余吨,年交易额达到20多亿元,为豫鲁冀三省交界地区最大的冷冻食品储存中转交易中心。

二、铸品质,增强农产品上行动能。顺应直播电商发展趋势,建平台、育主体、强品牌,推动农产品上行,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强化龙头引领。围绕融入全省骨干流通网络和内循环体系,加快改造万邦濮阳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持续提升冷链物流、检验检测、废弃物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开设农产品交易区、仓储区、加工配送区、电商中心、商业及配套等五大功能区,吸引水果蔬菜、综合副食、冻品水产、干调粮油等商家800余家入驻,利用线上销售渠道,推动各类农副产品实现年交易量400万吨,打造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大节点。二是擦亮产品品牌。深入实施品牌农业提升行动和品牌营销战略,培育“清丰菌菇”“清丰红薯”“食味顿丘”县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和知名农产品品牌,遴选“小金鱼”菌菇馄饨、“野人日记”菌菇蒸饺、“饭来张口”菌菇辣椒酱一批自主品牌予以重点培育和分类指导,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农产品展会,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效应,打造网销爆品。三是加强企业培育。出台《清丰县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细则》,科学布局G342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示范产业带、人和大道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示范产业带、阳子线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示范产业带3条电商产业带,辐射柳格镇、马庄桥镇等19个乡镇,基本形成南有大地密码、北有小怪兽、东有华董科技和玫瑰姐、西有小农丫,中有桃园建民的全新示范带动新格局。

三、兴业态,促进消费提档升级。发挥产业基础和资源特色优势,升级改造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商业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健全商业网络体系。对照《县域商业建设指南》建设标准,培育亿洲核心商圈、美士嘉商圈和福嘉百货圈城市核心商圈3个,乡(镇、办)商贸中心19个,村级便民商店563个,涵盖商品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健身、教育亲子、美容美发等业态,提升宾馆酒店、邮政网点、金融网点、停车场、电动车充电桩等商业及配套设施,提供吃住行游娱购一站式服务。二是刺激消费市场活力。以汽车家电、品质家具、精品服饰、母婴产品、电子信息、地方名特优新产品为重点,通过大数据分析深挖市场潜力,采取资金补贴、企业让利、造势宣传等措施,组织黑天鹅家电、宏远电器家电等商贸企业,持续开展“家居暨汽车促消费活动”“中秋、国庆双节文旅+促消费”等主题系列促销活动,促进消费品更新换代。三是优化文旅服务供给。立足濮阳市副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合理开发利用红色文化、孝道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遗产资源,加快中原红都、家居小镇、花开州头等项目建设,集中本地特色红都灌肠、庵上脆饼等美味小吃打造特色小吃街,创新发展商文旅综合体业态,打造民宿美食文旅网红打卡地,构建多层次、多维度消费供给体系。中秋、国庆期间累计接待旅游人数87.79万人次、同比增长232.7%,实现旅游收入2.282亿元、同比增长214.3%。

来源:大象新闻

中共清丰县委宣传部/清丰县融媒体中心 豫ICP备2021022926号 版权所有 清丰网
举报电话:0393-7239188 举报邮箱:qingfengwok@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