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稳定器”。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论述,更好地满足妇女儿童和家庭多元化需求,清丰县妇联积极打造巾帼服务品牌,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孝道清丰·幸福家”家庭家教家风专栏。主要内容包括宣传家庭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展示优秀典型家庭事迹、普及前沿科学的家教知识、开展传承家风家教宣传、分享家庭教育典型案例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为清丰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家”力量。本期是来自县公安局看守所张可爱岗敬业故事展示。接下来,随小编一起观看吧!
张可,女,35岁,中共党员,清丰县公安局看守所“唯一”女民警,多次被公安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监管民警”。丈夫谢龙飞,退役军人,烈士后代,女儿谢紫莹是一年级小学生,婆婆杜俊峰65岁,退休职工。
孝老爱亲 传承优良好家风
“家有老千般好,好儿女多行孝,家有孝是希望,精心栽培生长旺”。张可家庭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人,受祖辈的革命精神影响和熏陶,以“红色家族”为自豪,传承“团结、勤俭、厚德、孝道”良好家风,用实际行动传承清丰孝道。夫妻二人和婆婆一起照顾80多岁的姥爷,十年如一日从没红过脸、吵过嘴。婆婆对她也视如己出,两人一块逛街、沿着龙湖跑步,有什么知心话、小秘密都愿意和她分享,她们既是生活中不离不弃的亲人,又是无话不谈的“朋友”。疫情三年,婆婆一直住在秦皇岛大儿子家,她和丈夫在做好各自工作的同时还要照顾年过80的姥爷和4岁的女儿,她女儿也受大人影响,吃东西时会提醒老姥爷“这太甜,你有糖尿病不能吃;这个太辣你吃不了”。她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以孝为尊,以孝为乐,以孝为荣,以孝为美,街坊邻里都夸赞她是孝顺的儿媳妇。
相濡以沫 共渡疫情患难关
疫情三年,监所封闭820天,她告别亲人,进驻高墙,与战友们共战疫情、共克时艰。疫情之初防疫物资紧缺,她就四处奔波,千方百计为所里采购各种防护物资,严把入口关、收押关、隔离关、监测关、消毒关等关键环节,全力确保了三年来监区安全无事故,确保了刑事诉讼工作各个环节的有序开展。家庭和事业不能兼顾,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牺牲和奉献。同样有社区疫情防控任务的丈夫此刻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当她在单位封闭时,丈夫就值白班,晚上回家照顾女儿和姥爷;当她居家隔离时,丈夫就值夜班,替换单位其他同事。就这样,夫妻俩人在互相包容和理解中走过了三个春夏秋冬。
爱岗敬业 勤勉敬业尽职守
2013年8月15日,怀着对公安工作的无限憧憬和期待,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组织分配她到看守所从事内勤工作,她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坚守初心使命,作为看守所唯一的女民警,用女性的柔情和细腻撑起了公安监管工作的半边天,在工作中既是监所保障的“大管家”,又是公检法司沟通的“外交官”,还是对全所126个监控摄像头运转情况了如指掌的“技术员”。自古忠孝难两全,工作中她得到了组织和同事的认可,家庭中却有不可弥补的遗憾。2022年12月7日下午,正在监区封闭值班的她接到哥哥的电话,一句“咱爸进ICU了”如晴天霹雳让她措手不及。当她脱下警服换上常服赶到医院门口时,却因外地返滑人员不能进入医院,自己只能在医院外边的车上坐了两天两夜,最终也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谁说对弈平凡的不算英雄”?“高墙”之所以坚定,是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勇者,警徽之所以荣耀,是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强者。巾帼不让须眉,以张可为代表的公安女警们,在他们的特殊岗位上,以女性特有的细心和耐心,以女性特有的坚韧不拔和无私无畏,以超出男警更多的毅力和汗水默默的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扎实工作,用实际行动为警徽添彩,为公安事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