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这段话出自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党中央立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需作出的战略部署,以高质量区域协同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相继部署推动一系列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2014年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区域战略,2016年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写入“十三五”规划,2018年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些年来,我们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努力促进各类经济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配置和市场统一融合,不断完善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统筹推进东南西北中不同地域共同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
近年来,这些区域在发展中加强协同合作、在统筹中促进相对平衡,已初步取得较为明显的成绩。譬如,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发挥优势,形成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上海提供的芯片和驾驶系统、江苏常州出产的新能源电池、浙江宁波生产的车身零配件,可在4小时车程范围内完成整车组装。“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经济带11省市,去年底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自2020年以来长江干流水质连续三年保持Ⅱ类,江豚数量也历史性回增到2022年的1249头。近两年,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吸引投资近5万亿元,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等4个规划文件去年底密集出台,大湾区“1+N”规划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等国家战略的高质量推进,正在不断开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新空间。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区域循环、城乡循环打通国内、国际大循环,以一体化发展有效助力现代化建设,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不同区域的全体人民。
本期解读:姜葳 央广网评论员